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交情金石半途分,霜后孤芳独见君。
尽倒浓漓浇磊磈,胸中着我半山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孤独的思念。诗人感叹与好友的情谊如金石般坚固,却因为某种原因而分开。在霜降之后,只有孤独的花朵能够与朋友相见。诗人倾尽心血,把浓浓的情感倾注于此,心中则怀有半山的云雾,象征着自己的思绪与心情。
注释:
- 交情:指友谊、情谊。
- 金石:比喻坚固的东西,形容情谊深厚。
- 霜后孤芳:霜降后的孤独花朵,象征孤独与清高。
- 浓漓:形容情感深厚,流淌得很浓烈。
- 磊磈:指石头,象征坚硬的情感。
- 胸中着我:心中所思所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1090年-约1150年),字仲和,号筠庄,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与好友因时局变迁而分离之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林仲和筠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浓烈的情感与清雅的意境相得益彰。诗的开头“交情金石半途分”便直入主题,表明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虽然因缘故而分开,却如金石般坚固,难以割舍。接着“霜后孤芳独见君”,用孤芳自赏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美的孤独感,特意突出友谊在困境中的珍贵与孤独。
“尽倒浓漓浇磊磈”,这句诗用“浓漓”来形容情感的深厚,表现出诗人倾注于友情的浓烈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情谊的珍惜。最后一句“胸中着我半山云”,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象征着内心的纷乱与思绪的缥缈,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典雅的意象,成功地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也展现了李弥逊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交情金石半途分:友谊如金石般坚固,却在途中分离。
- 霜后孤芳独见君:在霜降后的季节,孤独的花朵能见到你(朋友)。
- 尽倒浓漓浇磊磈:倾尽情感,像浓墨一样浇灌坚石。
- 胸中着我半山云:心中怀有如半山云雾般的思绪,模糊而缥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金石,强调其坚固。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霜后孤芳”和“半山云”描绘孤独与思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友情的珍贵与孤独的感受,表达了对友谊的怀念与对分离的惋惜,体现出一种清高而孤独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石:象征深厚的友情,持久而坚定。
- 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 孤芳:象征孤独的高洁,难以与人分享的情感。
- 云:象征思绪的缥缈与难以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比喻形容友情的坚固?
- A. 霜
- B. 金石
- C. 云
- D. 孤芳
-
“胸中着我半山云”中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忧伤
- B. 思念
- C. 孤独
- D. 希望
答案:
- B. 金石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弥逊的作品相比,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