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从化流溪河干校》
时间: 2025-05-03 14:2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谷霭遥生,林翠浓翻,晚风乍吹。正扶锄蹑足,独行危径,牵牛俯首,共饮清溪。漫数流年,偏教多难,迥立苍苍前道微。空延望,对山横日落,草盛苗稀。栖迟。志士堪悲。纵今是如何昨便非。念耘田艺圃,吾惭不及,狂吟孤啸,意欲奚为。莫问千秋,文章功业,事到无寥终未疑。深心警,骤一声长唳,鹳鹤高飞。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山谷中,雾气升腾,浓密的林木翻涌着,晚风忽然吹来。我正扶着锄头,轻轻走在危险的小路上,低头牵着牛,与它一起在清澈的溪水中饮水。漫漫流年,遇到的艰难困苦让我在苍茫的前路上显得渺小无力。空自延望,眼对着山峦,夕阳西下,草木繁茂而稀少的禾苗让我感到忧虑。志士难免悲伤,尽管如今的我与往昔相比已大不同。思念耕作田园,感到惭愧不已,孤独吟唱,却不知所欲。无须问千秋万代,文章的功业,事情到头来终究是无常的。内心深处警醒,突然听到一声长鸣,白鹤高高飞去。
注释
- 谷霭:谷中的雾气。
- 蹑足:小心翼翼地走。
- 牵牛:牵着牛,指农事活动。
- 漫数流年:随意数着流逝的岁月。
- 苍苍:指广阔、高远的样子。
- 栖迟:停留,耽搁。
- 志士:有志之士,追求理想的人。
- 狂吟孤啸:指一种孤独的诗歌创作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致力于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现代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农事生活的怀念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 从化流溪河干校》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流溪河的秀美与宁静。开篇以“谷霭遥生,林翠浓翻”描绘了清晨的谷地,给人以遥远而清新的感觉,而“晚风乍吹”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形成了对比,暗示了生活的多变与无常。
中间部分诗人表现了个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渺小,使用“正扶锄蹑足,独行危径”来表达他在田间劳动时的谨慎与孤独。而“漫数流年,偏教多难”则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志士的悲哀在此显露无遗,尽管当下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却依然深刻。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狂吟孤啸”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困扰,显示出一种精神的挣扎。“莫问千秋,文章功业”则是对世俗成就的反思,强调了对内心真实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谷霭遥生,林翠浓翻:描绘清晨的美景,给人以清新感。
- 晚风乍吹:引入时间的变化,感受到世事的无常。
- 正扶锄蹑足:体现劳动者的谨慎与孤独。
- 漫数流年:流逝的岁月让人感慨。
- 草盛苗稀:对田间现状的忧虑,象征着对未来的渺茫。
- 志士堪悲:揭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狂吟孤啸: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苍前道微”用来表现前路的渺小,突显个人的渺小。
- 拟人:如“晚风乍吹”赋予风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谷霭:象征着神秘与悠远的自然。
- 林翠:代表生机与希望。
- 清溪:象征纯净与流动的生命力。
- 鹳鹤: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谷霭”指的是什么? A. 山间的雾气
B. 河流的波光
C. 田间的禾苗 -
“志士堪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幸福
C. 迷茫 -
诗人通过“狂吟孤啸”想表达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诗人李白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李白更注重个体的自由与洒脱,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