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2-04 16:30:10

水眄烟颦久不温,征衫无计浣缁尘。

轻桡一夕将愁去,唤起苍波旧梦痕。

明月夜,碧云村,更从何处理芳尊。

低迷灯火长堤路,几度回头恐未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眄烟颦久不温,征衫无计浣缁尘。
轻桡一夕将愁去,唤起苍波旧梦痕。
明月夜,碧云村,更从何处理芳尊。
低迷灯火长堤路,几度回头恐未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波轻烟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温暖的感觉,征途中的衣衫也无处清洗尘埃。轻轻划着小舟,试图在夜晚将愁绪带走,却唤起了曾经的旧梦痕迹。明亮的月夜下,碧绿的云村,我又该如何来处理这杯芳香的酒?灯火昏暗的长堤路上,几度回头却总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真实。

注释:

  • 水眄: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烟颦:烟雾缭绕,仿佛在皱眉。
  • 征衫:旅行的衣衫。
  • 浣缁尘:洗去黑色尘埃。
  • 轻桡:轻快的小舟。
  • 苍波:水波,象征忧愁与回忆。
  • 芳尊:美酒的杯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情。
  • 创作背景:写作于一个孤独而愁苦的夜晚,诗人通过夜景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抒发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水眄烟颦久不温”描绘出了一幅冷清的水面景象,给人一种寂寞感。旅行的疲惫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在“征衫无计浣缁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轻桡一夕将愁去”则表现了诗人试图用夜晚的宁静来驱散心中的忧愁,但却在“唤起苍波旧梦痕”中再次陷入了思绪的漩涡。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眄烟颦久不温”:水面波光闪烁,烟雾缭绕,久而久之感到一丝寒意。
    • “征衫无计浣缁尘”:旅途中衣物沾染了尘埃,却无处清洗。
    • “轻桡一夕将愁去”:轻舟划动,试图在夜晚驱散愁绪。
    • “唤起苍波旧梦痕”:却唤起了旧日的梦境与回忆。
    • “明月夜,碧云村”:明亮的月夜,映衬出碧云下的村庄。
    • “更从何处理芳尊”:不知该如何对待这杯美酒。
    • “低迷灯火长堤路”:灯火暗淡的长堤路上。
    • “几度回头恐未真”:回头几次,却总感到那不是我的真实。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苍波”象征忧愁)、拟人(如“烟颦”),以及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迷惘,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情感的波动。
  • 月亮:代表着孤独与思念,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着梦境与不确定性,突显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 灯火: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却因暗淡而显得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眄烟颦”中的“烟”指的是: A. 火烟
    B. 水雾
    C. 云彩
    D. 雪

  2. 诗中提到“征衫无计浣缁尘”,意指: A. 衣服干净
    B. 衣服沾染了尘埃
    C. 衣服很舒服
    D. 衣服颜色鲜艳

  3. 诗人试图通过“轻桡一夕”来: A. 睡觉
    B. 旅行
    C. 驱散愁绪
    D. 吃饭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丁宁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丁宁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近现代诗词研究》
  3. 《诗词的美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