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到洪州望西山
松常栖此山
——曹松〔唐代〕
白话文翻译
洪州向西望去,不忍心暂时忘记你。
我记得那瀑布倾泻而下,
仿佛和幽鸟的啼鸣相映成趣。
一经历过雨雹,
依然留有风云的余韵。
我尚未决定栖息之地,
前方江海已然分隔。
注释
字词注释
- 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古称洪州。
- 不忍:不忍心。
- 暂忘君:暂时忘记你。
- 瀑泉落:瀑布倾泻而下。
- 幽鸟闻:幽静的鸟鸣。
- 经雨雹:经历过雨和雹。
- 剩风云:余留的风云。
- 未定却栖息:尚未决定栖息的地方。
- 江海分:江河与大海相隔。
典故解析
“江海分”意指江河与大海相隔,象征着离别和遥远的距离,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公元?—约835年),字子方,号松隐,唐代诗人。曹松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与李白、王维相近,尤其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再度来到洪州之际,充满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体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再到洪州望西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西山的美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提到“洪州向西顾,不忍暂忘君”,直接将情感抒发出来,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深切的牵挂。
诗中“记得瀑泉落,省同幽鸟闻”,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还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长有剩风云”则暗示了经历风雨后的沉淀,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最后的“未定却栖息,前头江海分”则带有一种人生的无奈与迷茫。诗人尚未找到栖息之地,前方的江河与大海又将他与故人隔绝,蕴含了对未来的未知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使得整个诗歌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州向西顾:诗人回望洪州的西山,情感在此展开。
- 不忍暂忘君:思念之情悄然浮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 记得瀑泉落:回忆起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 省同幽鸟闻:自然与人的交融,形成了诗的音韵和谐。
- 一回经雨雹: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象征着生命的磨砺。
- 长有剩风云:留存的情感和思考,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
- 未定却栖息:人生的迷茫,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
- 前头江海分:象征着距离的遥远,增添了思念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营造出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幽鸟闻”等词汇,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唐诗特有的情感深度和自然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着思念与归属。
- 瀑泉: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 幽鸟:象征孤独与思念。
- 江海:象征着距离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洪州向哪个方向望去?
A. 北
B. 南
C. 西
D. 东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A. 河流
B. 瀑泉
C. 山峰
D. 荒野 -
诗人对故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记
B. 思念
C. 嫉妒
D. 无所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再到洪州望西山》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然而李白的诗则更加直接,曹松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