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其一 秦淮遇雨,泊舟幽绝处,以此调写之》
时间: 2025-01-27 03:5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 其一 秦淮遇雨,泊舟幽绝处,以此调写之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斜阳忽失树间明。红堕听无声。
遮断蒋山青。看云气来从孝陵。
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
蟾界洗成冰。更洗出鸥天水晶。
白话文翻译
夕阳突然隐没在树间,
红色的花瓣悄然落下,听不见声响。
蒋山的青色被遮挡,
云气从孝陵方向缓缓飘来。
溪水清澈如镜,竟无人到此,
沙洲上的鸟儿自己梳理羽毛。
月亮的光辉如同冰一般洁白,
更洗净了水中映出的鸥鸟与天际的晶莹。
注释
- 斜阳:指的是西沉的夕阳。
- 红堕:红色的花瓣落下,通常形容花朵的凋零。
- 蒋山:指地名,实际上是指蒋山的景色。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地,位于南京,是著名的历史遗迹。
- 溪光:溪水的光影。
- 沙鸟:在沙洲上栖息的鸟。
- 蟾界:月亮的境界,蟾蜍常被用作月亮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50-1715),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淡斋,江苏常州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常以山水为题材,善于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中。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自然景观反映当时的心境,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太常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秦淮河畔雨后的宁静美景。诗的开头便描绘出夕阳渐隐的情景,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通过“红堕听无声”的描写,诗人唤起读者对花瓣飘落的静谧感受,似乎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遮断蒋山青”一句,展现出一种被自然景色包围的孤独感,诗人此时的情绪愈加明显。随着“看云气来从孝陵”,不仅指代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暗示了历史的深邃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反思。
后半部分的“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人迹罕至的孤寂。最终以“蟾界洗成冰”和“更洗出鸥天水晶”结束,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仿佛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及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忽失树间明:夕阳在树间消失,给人一种突然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红堕听无声:红色花瓣落下,静默无声,表现出一种静谧之美。
- 遮断蒋山青:蒋山的青色被遮挡,暗示了景色的变化与不定。
- 看云气来从孝陵:云气的流动与历史文化的交织。
- 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溪水清澈如镜,孤伶的鸟儿在梳理羽毛,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孤独。
- 蟾界洗成冰:月亮的光辉如冰般清澈,象征纯净。
- 更洗出鸥天水晶:水面如水晶般透明,展现出一种绝美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光似镜”,比喻溪水的清澈。
- 拟人:如“沙鸟自梳翎”,赋予鸟儿人性化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句子之间有相互呼应的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秦淮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与优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红堕:代表生命的凋零与无常。
- 溪光:象征纯净与宁静。
- 沙鸟:象征孤独与自在。
- 蟾界:象征梦幻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堕听无声”中“红堕”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云彩
- B. 红色的花瓣
- C. 红色的夕阳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孝陵”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墓地?
- A. 唐太宗
- B. 明太祖
- C. 清太宗
答案:B
-
“溪光似镜”中的“似”字表达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古之情。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豪情与自然的融合。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太常引》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心境的反思,而后者则更强调与自然的互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对清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古诗词鉴赏指南》:关于古诗词的鉴赏与解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