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

时间: 2025-04-27 14:37:20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白话文翻译:

整片人间忧虑满满,我还颇为怪责您整日悠闲自得。昨夜的清风从北窗吹来,今天早晨的爽气则在西山上弥漫。

注释:

  • 纵横: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样子,这里指忧患之多。
  • 颇怪:颇为责怪或疑惑。
  • 先生:指的是文与可,苏轼的友人。
  • 清风:清凉的风,象征着舒适与宁静。
  • 眠北牖:在北窗下安静地入睡。
  • 爽气:清新凉爽的空气,通常与秋天有关。
  • 西山:指西边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境界。

典故解析:

  • 先生:指文与可,是苏轼的友人,常在诗中提及,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思想家。其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时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苏轼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表现出一种“闲适”之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苏轼提到“忧患满人间”,这句直接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安与忧虑,尤其是对朋友的担心,似乎在说即使外界环境如此复杂,朋友仍能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着实让人惊讶。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晨的爽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尤其是“昨夜清风眠北牖”,通过自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舒适,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整首诗在忧虑中夹杂着对美好自然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心态在动荡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诗人以风景映衬心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纵横忧患满人间”: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忧虑无处不在。
    • “颇怪先生日日闲”:对朋友的闲适态度感到不解,暗含对生活的无奈。
    • “昨夜清风眠北牖”: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清风拂窗,带给人宁静之感。
    • “朝来爽气在西山”:描述了清晨的美好,引出对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两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夜景与晨景的对比,使情感层次丰富。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纷扰的社会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着凉爽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安宁。
  • 北牖:代表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
  • 西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谁? A. 苏轼
    B. 文与可
    C. 李白

  2. “昨夜清风眠北牖”中的“北牖”意指什么? A. 北方的窗
    B. 南方的窗
    C. 西方的窗

  3.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忧虑
    B. 消极
    C. 豁达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在对自然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王维的风格更偏向于宁静致远,而苏轼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