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时间: 2025-01-10 23:19:04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苏轼 〔宋代〕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问:“何时才能采摘到各类香菇呢?”法事的坛席已经冷清得很久,令人感到凄凉。寒冷的季节,谁能去采摘已经生病的蔬菜呢?落叶的菜畦半边已经荒芜。意外间,老树上出现了黄耳蕈,而老朋友也带来了白芽姜。诗人心中萧然,放下筷子向东南行去,重新进入春天的山林,寻找竹笋和蕨菜的乐趣。

注释

  • 遣化:指化缘或求法,古代僧人常用此词。
  • 众香:指各种香气的食物或香料。
  • 法筵:佛教用语,指设坛讲法的场所。
  • 斋钵:用来盛放斋饭的器皿。
  • 寒蔬:冬天的蔬菜。
  • 病甲:指病虫害。
  • 老楮:指老树,古诗中常用。
  • 黄耳菌:一种可食用的蘑菇。
  • 白芽姜:一种植物,具有独特的味道。
  • 萧然:形容心情清静、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均有极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全才。苏轼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园中得来的黄耳蕈和白芽姜,展现了作者在生活困境中的淡定与从容。诗人在开头询问何时能获得众香,既是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寒冷季节的荒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在老树上发现了黄耳菌,似乎象征着在逆境中仍然能找到生机。故人赠予白芽姜,暗示友谊与关怀,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最后,诗人决定放下手中的筷子,东南而去,重新投入春天的怀抱,去寻找自然的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景象与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尽管身处困境,却依然心系自然的态度,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遣化何时取众香:诗人感慨求法的艰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法筵斋钵久凄凉:描绘出清冷的环境,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寒蔬病甲谁能采:通过寒冷的季节与病虫害,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 落叶空畦半已荒:落叶与荒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老楮忽生黄耳菌:意外的发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重现。
  • 故人兼致白芽姜:友人的到来,带来了温暖与关怀。
  • 萧然放箸东南去:诗人选择放下烦恼,追寻自然的宁静。
  • 又入春山笋蕨乡:象征着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众香”与“法筵”比喻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差距。
  • 拟人:将“寒蔬病甲”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在逆境中寻求自然的乐趣与生命的希望,展现出一种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耳菌: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希望。
  • 白芽姜:象征着友谊与温暖,生活的调味品。
  • 寒蔬: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 落叶:象征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老树
    D. 一种食物

  3. “寒蔬病甲谁能采”中的“寒蔬”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蔬菜
    B. 夏天的蔬菜
    C. 新鲜的蔬菜
    D. 腐烂的蔬菜

  4.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感悟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生活的无奈与叹息

答案

  1. C. 苏轼
  2. C. 老树
  3. A. 冬天的蔬菜
  4.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感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游山西村》:陆游

诗词对比

苏轼的《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苏轼更偏向生活中的细节与人际关怀,而王维则专注于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超然。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