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蓬子
鲁迅
蓦地飞仙降碧空,
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
逃去逃来吸北风。
白话文翻译:
突然飞仙降临到碧蓝的天空,
云车双双载着灵童。
可怜的蓬子并不是天子,
只能在风中逃来逃去,吸着北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蓦地:突然,意外地。
- 飞仙:指神仙或仙人,这里形容其飞翔的神态。
- 碧空:清澈的蓝天。
- 云车:用云彩构成的车,形容神话中的交通工具。
- 灵童:天上的神童,通常指天真无邪的孩子。
- 可怜:令人怜悯,表示悲伤的情感。
- 蓬子:在此指代诗人鲁迅心目中的一个人物或象征,可能与草木蓬勃生长有关。
- 非天子:不是天子,暗示地位低下。
- 逃去逃来:反复的逃跑,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状态。
- 吸北风:在北风中生存,暗示艰难。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典故,但“飞仙”之类的意象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中,表达了对超脱现实的向往。同时,诗中反复提到的“逃去逃来”所传达的无奈和挣扎,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弱者命运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性,风格独特,语言犀利。鲁迅不仅是小说家,还是散文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赠蓬子》创作于鲁迅的文学探索阶段,正值中国社会剧变的时代,鲁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愈加深入。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失望。
诗歌鉴赏:
《赠蓬子》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用飞仙、云车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仙境般的美好景象,这与后句的“可怜蓬子非天子”形成鲜明对比。蓬子在这里象征着那些被社会遗忘和忽视的底层人物,尽管他渴望理想与美好,却始终无法逃离现实的束缚。
诗的后半部分“逃去逃来吸北风”则隐喻了蓬子对生存环境的无奈与挣扎。在北风中,蓬子似乎无法找到归宿,反映了鲁迅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怀。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表现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蓦地飞仙降碧空:突如其来的飞仙降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场景。
- 云车双辆挈灵童:云车载着灵童,暗示着理想与童真。
- 可怜蓬子非天子:蓬子的命运与飞仙无缘,表现出对其处境的惋惜。
- 逃去逃来吸北风:反复逃避、挣扎,展现出无奈和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仙和云车比作理想与美好,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将北风赋予生命,暗示环境的严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蓬子的描写,反映了鲁迅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仙:象征着理想与超越。
- 云车:代表通往理想的道路。
- 灵童:象征纯真与希望。
- 北风:象征严酷的现实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仙”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
- B. 普通人
- C. 动物
-
诗中“蓬子”象征了什么?
- A. 社会精英
- B. 被忽视的弱者
- C. 富人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C. 描绘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鲁迅的《赠蓬子》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但鲁迅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无奈,而李白则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文学风格。
参考资料:
- 《鲁迅诗文选》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鲁迅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