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感 》
时间: 2025-01-27 03:2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帷幕后送来飞舞的光影,柏树和栗树丛中设起道场。
望帝最终使芳草变得不同,迷失在阳光中聊以掩饰荒芜的田地。
哪里有酪果可以供奉千佛,难得的莲花如同六郎那般稀少。
半夜时分鸡鸣声伴着风雨聚集,点燃烟卷感到一阵新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绮罗:华丽的丝绸。
- 飞光:光影飞舞。
- 道场:佛教或道教的修行场所。
- 望帝: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望帝”,传说中的帝王。
- 芳草:香草,代指美好的事物。
- 迷阳:迷失的阳光,象征困惑或失落。
- 酪果:指的是乳制品或果实。
- 千佛:象征众多的佛陀。
- 莲花:佛教中象征纯洁和智慧的花。
- 六郎:指代人物,可能是历史小说中的角色。
- 烟卷:香烟,用以消遣,象征放松。
典故解析:
- 望帝教芳草:借用历史传说,表达人生变化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 千佛与莲花:借用宗教意象,表达对生活中稀有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尖锐的社会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鲁迅在文学创作中常常融入个人经历及社会观察,形成了独特的文风。
创作背景: 《秋夜有感》是鲁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人生无常的思考。鲁迅生活在动荡的时代,面对国家的衰落和民族的苦难,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秋夜有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鲁迅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绮罗幕后送飞光”,以华丽的场景引入,暗示着生活的表面美好与内心的复杂。接着“柏栗丛边作道场”,则从光影转向了自然,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而道场的意象则隐含了鲁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宗教的思考。
“望帝终教芳草变”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景色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变迁,似乎在暗示着生命中的无常与失落。接下来的“难得莲花似六郎”,则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稀缺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敏感。
最后两句中“中夜鸡鸣风雨集”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秋夜场景,伴随着自然的声音,诗人似乎在静思之中找到了片刻的平静与凉意。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相互交织,展现出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及社会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绮罗幕后送飞光:开篇描绘秋夜的美丽,暗示着即将揭示的深刻内涵。
- 柏栗丛边作道场:转向自然与精神追求,表明诗人对心灵寄托的向往。
- 望帝终教芳草变:寓意时光流逝,无可逆转的生命变化。
- 迷阳聊饰大田荒:表现对现实荒凉的无奈,试图用美好来掩饰。
- 何来酪果供千佛:质疑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稀缺,反映对物质的思考。
- 难得莲花似六郎:强调理想的珍贵与难得。
- 中夜鸡鸣风雨集:描绘寂静的秋夜,反映出自然与内心的共鸣。
- 起然烟卷觉新凉:点燃烟卷,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丝清凉,象征放松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光”比喻光影的流动,赋予诗意。
- 对仗:如“柏栗丛边作道场”,通过对称结构增强表述的美感。
- 拟人:如“芳草变”,赋予植物以情感,增强情景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生命的无常,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稀缺。鲁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展现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罗:象征华美与表面的繁华。
- 道场:代表精神世界的追求。
- 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反映生命的变化。
- 莲花:象征纯洁和智慧,代表理想与追求。
- 烟卷:象征放松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绮罗幕后送飞光”中的“飞光”可以理解为: A. 星星的光芒
B. 生命的流逝
C. 光影的舞动
D. 太阳的光辉 -
“何来酪果供千佛”中“千佛”象征: A. 众多的美好事物
B. 传统文化
C. 信仰与宗教
D. 生活的困苦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鲁迅的《秋夜有感》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鲁迅更关注社会和自我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鲁迅全集》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