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轼的《棕笋》
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夜叉剖瘿欲分甘,箨龙藏头敢言美。
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
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白话文翻译:
我送你三百尾木鱼(指竹笋),里面藏着鹅黄的鱼子。
夜叉剖开瘿瘤想要分享甘美的滋味,箨龙藏头却敢说它的美。
我希望能和蔬果一起使用,别让山林空落而老去。
我问你为何要吃木鱼,烹煮却不能发出鸣声,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注释:
- 木鱼:在此是指竹笋,形状像木鱼。
- 鹅黄子鱼子:形容竹笋内部的嫩芽,色泽如鹅黄的鱼子。
- 夜叉:传说中的妖怪,象征剖开竹笋的动作。
- 瘿:指竹子的瘤状部分。
- 箨龙:指竹子的外皮,藏头指的是竹笋的尖端。
- 自用:自己使用,表示希望能够享用。
- 鸣:指声响,竹笋在烹煮时没有声响,隐含其不可食用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旷达著称,具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及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清苦,情感复杂。他以竹笋为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关怀。
诗歌鉴赏:
《棕笋》通过竹笋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而诗中提到的“木鱼”则揭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苏轼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提出了对自然与人心的思考,呼吁人们珍惜自然的馈赠,不要让资源空耗而死去。此外,诗中“问君何事食木鱼”的反问,既是对他人生活方式的质疑,也是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赠君木鱼三百尾:以木鱼比喻竹笋,表达对朋友的赠送之情。
- 中有鹅黄子鱼子:细致描绘竹笋内部的美味,表现出竹笋的珍贵。
- 夜叉剖瘿欲分甘:借夜叉剖开竹瘤,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分享。
- 箨龙藏头敢言美:暗示竹笋的外表与内涵,表面简单却内含丰富。
- 愿随蔬果得自用:希望珍惜自然资源,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勿使山林空老死:警醒人们不要让自然资源枯竭,反映对生态的关注。
- 问君何事食木鱼:质疑他人生活方式,隐含自省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木鱼,生动形象。
- 拟人:夜叉剖开瘿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对自然的探索。
- 反问:增强了诗的哲思深度,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珍惜自然、关爱生命的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深刻洞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笋:象征生命力与生机,表达自然的馈赠。
- 夜叉: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分享。
- 山林:象征自然环境,提醒人们关注生态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棕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木鱼”指的是什么?
- A. 鱼类
- B. 竹笋
- C. 食物
- D. 乐器
-
诗中提到的“夜叉”象征什么?
- A. 妖怪
- B. 生命
- C. 人情
- D. 自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苏轼的《棕笋》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