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郎中赴陕郊》
时间: 2025-01-25 22:5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孔郎中赴陕郊
作者:苏轼 〔宋代〕
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
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
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
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
讼庭生草数开樽,过客如云牢闭口。
白话文翻译
狂风袭面,黄沙飞扬,西出崤函,脱离了尘世的污垢。
使君从古老的徐州而来,声响震动了河潼和殷关的右岸。
十里长亭传来鼓声和号角,一川的秀美风光映衬着花柳。
北望飞阁,黄河水流滚滚而下,南面青山如岘山高耸。
东风吹开了美丽的山谷,清水翻动着葡萄美酒。
诉讼的庭院生满了杂草,过客如云,却都闭口不言。
注释
- 惊风:猛烈的风。
- 崤函:指的是崤山和函谷关,地名。
- 尘垢:污垢,指世俗的纷扰。
- 使君:指孔郎中的称谓。
- 声振河潼殷关:声响传递到河流和关口,形容声音宏亮。
- 长亭:长长的亭子,通常是旅途中的休息处。
- 鼓角:军号和鼓声,传达战事或出征的信号。
- 飞槛:高高的楼阁,北边的风景。
- 渌水:清澈的水。
- 蒲萄酒:指美味的葡萄酒。
- 诉讼:指法律诉讼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种形式,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送孔郎中赴陕郊》是苏轼在送别友人孔郎中赴陕郊时所作。此时正值政治动荡,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祝福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主题为主线,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开篇的“惊风击面黄沙走”直接引入了诗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气氛,仿佛诗人和友人正身处于狂风怒号的环境中,象征着即将踏上新的旅程。
“西出崤函脱尘垢”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出行的祝福,象征着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往更为广阔的天地。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长亭的鼓角声、秀丽的山川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美好。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美感。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过客的沉思,表达了人生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寓意深刻。整首诗在送别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风击面黄沙走:描绘旅途的艰难,风沙四起,显示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
- 西出崤函脱尘垢: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祝福,奔向更为美好的生活。
- 使君来自古徐州:提到友人的身份,表明对其的尊重。
- 声振河潼殷关右:强调友人的声名远扬,影响深远。
- 十里长亭闻鼓角:展现旅途中的景象,鼓声和号角交织,充满了战争气息。
- 一川秀色明花柳: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 北临飞槛卷黄流:北方的景色壮观,黄河奔腾而去。
- 南望青山如岘首:南方的山川高耸,展现出自然的伟力。
- 东风吹开锦绣谷:东风带来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 渌水翻动蒲萄酒:水波荡漾,描绘了丰收和欢庆的场景。
- 讼庭生草数开樽:法院环境荒凉,隐喻社会动荡和人们的沉默。
- 过客如云牢闭口:过路人虽然众多,却都默默无言,暗含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过客如云”,形象地表达了过往行人的数量和匆忙。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 拟人:如“东风吹开锦绣谷”,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风、黄沙:象征动荡不安的外界环境。
- 长亭、鼓角:代表旅途的开始与离别的情感。
- 青山、渌水:自然的美好,象征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蒲萄酒:美酒象征欢乐与丰收,反映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与祝福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与人生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离别与旅途
c. 友情
答案:b -
“过客如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送别过程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色。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送孔郎中赴陕郊》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围绕送别展开,但苏轼更注重自然风光的描绘与社会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友情的深厚和离别时的愁绪。
参考资料
- 《苏东坡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