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邮寄孙君孚》
时间: 2025-01-10 18:5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高邮寄孙君孚
作者:苏轼
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
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当谁供。
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従。
卷野毕秋获,殷床闻夜舂。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白话文翻译:
在清爽的淮风中,洗净了尘埃的容颜。
水岸的树木渐渐茂盛,菰蒲间游动着龙形的影子。
可怜那夜合花,青枝上散布着红色的茸毛。
美人游玩未归,微笑又该由谁来供奉呢?
故乡在何处,已经懒于栽种松树。
我行路忽然迷失,回梦中山峦千重。
听说你抛弃了郭家,二顷田地被收回。
田野里的秋收已结束,夜里床前听见舂米的声音。
快乐啊,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社酒和粥面。
做官的游历难道不好吗?不必让金钟来打扰。
注释:
- 高邮:地名,指今江苏省高邮市。
- 淮风:指淮河地区的风,象征清新。
- 菰蒲:水边植物,常生于水中,象征自然幽静。
- 夜合花:夜合花开花时香气四溢。
- 美人:指心中所思念的人。
- 故园:故乡。
- 横従:指横向的田地,二顷即二顷地。
- 社酒:社日时祭神所用的酒,象征节日的欢庆。
- 宦游:指官员外出任职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豁达、清新,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高邮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美人的思念、对友情的珍惜,结合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高邮闲游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清新的淮风与茂盛的水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一句,既描绘了夜合花的美丽,又表达了对美人的惋惜,似乎在暗示作者心中难以排解的情感。
诗中“美人游不归,一笑当谁供”更是直接触及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无奈与孤独。最后几句,作者以“乐哉何所忧”来反衬先前的忧伤,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似乎在说即使生活中有失落,但快乐与满足依然是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苏轼的诗歌艺术特征: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淮风气清:描绘了清澈的风景,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宁静。
- 水木渐幽茂:水边的树木逐渐茂盛,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菰蒲杂游龙:水中植物的影子如游龙一般,生动形象。
- 可怜夜合花:花香扑面而来,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美人游不归:暗示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忧虑。
- 故园在何处:对故乡的追思。
- 已偃手种松: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懒散。
- 我行忽失路:迷失方向,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闻君有负郭:提到朋友的遭遇,暗示世事无常。
- 乐哉何所忧:最后的豁达,展现了作者的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菰蒲杂游龙”,将植物比作龙,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很好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意象分析:
- 淮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水木:象征生命的茂盛与活力。
- 夜合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美人:象征心中所思念之人。
- 故园:象征家乡的温暖与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夜合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短暂
- B. 忧伤与失落
- C. 自然与生命
-
“我行忽失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迷茫
- C. 愤怒
-
苏轼在诗中对故乡的态度是?
- A. 忘记
- B. 思念
- C. 珍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过高邮寄孙君孚》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对故乡与美人的思念,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孤独与酒的寄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