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见月》
时间: 2025-01-10 23:0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口见月
苏轼 〔宋代〕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伐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是谓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夜里,窗户已关闭,我已沉沉入睡,月光从窗外洒落,孤独而柔和。披上衣服走出房间,月光如飞露般洒落在我的衣裳上。山河在月光下显得同样的颜色,浩瀚如同在大荒原上行走。心中幽幽的情怀让我辗转难眠,四处打量,感到无比彷徨。忽然想起丙申年时,京城大雨滂沱,蔡河在夜间决堤,水流涌向南方。车马声不再,纷纷忙于操办,街道上已是一片狼藉。新的秋天骤然放晴,街道依然汪洋一片。龙津观的夜市,灯火辉煌,照亮了黑夜。新月如白昼般明亮,稀疏的星星闪烁着寒光。不知京城的喧嚣,现在在这里却是江湖的乡愁。如今来到牛口渚,看到的月光令人感到无比凄凉。又想起旧游之地,满目都是尘土飞扬的黄沙。
注释:
- 月脚:指月光,形象地比喻月光的延伸。
- 飞露:比喻月光如露水般轻盈。
- 丙申年:指公元1086年,苏轼在此年经历了许多变故。
- 蔡河:指流经今河南的蔡河,因决堤而泛滥,影响了南方的局势。
- 龙津观:指当时著名的夜市,灯火辉煌,代表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深刻著称,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牛口见月》创作于苏轼被贬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牛口见月》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苏轼通过描写月光和夜景,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旧。开篇的“掩窗寂已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月脚垂孤光”,将孤独的月光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中提到的“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无奈。
继续深入,苏轼回忆起丙申年的京城大雨,描绘了那场灾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生动展现了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景象。“车马无复见,纷纷操伐郎”,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忙于应对洪水的无奈与辛劳。
随着诗句的推进,秋天的晴空与夜市的灯火仿佛让人感受到短暂的宁静与温暖,但很快又被“新月皎如昼”引发的思乡之情所淹没。最后,诗人站在牛口渚,看着月光,心中感到凄凉,这种情感在“满陌沙尘黄”中得到了升华,既怀念过去的游历,又对现状感到无奈,形成了深沉的乡愁。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月光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掩窗寂已睡:窗户关闭,夜深人静,暗示诗人已入睡,营造出宁静氛围。
- 月脚垂孤光:月光照射进来,孤独而柔和,象征着孤独的心情。
- 披衣起周览:诗人披衣起身,四处观望,显示出内心的探索与不安。
- 飞露洒我裳:月光如飞露般洒落,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的轻盈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 山川同一色:自然景色在月光下显得一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浩若涉大荒:将景象与荒原相提并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渺小与无助。
- 幽怀耿不寐:内心悠远而难以入眠,表现了诗人的思绪缠绵。
- 四顾独彷徨:四处环顾,感到孤独彷徨,映射出孤独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脚垂孤光”,用月光比作孤独的存在。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疏星弄寒芒”,赋予星星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山川: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事的渺小,体现对人生的思考。
- 雨水:象征灾难与动荡,暗示了社会的无常。
- 灯火:象征繁华与温暖,短暂的宁静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丙申年”指的是哪个年份? A. 1086年
B. 1087年
C. 1085年
D. 1088年 -
“车马无复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繁华
B. 荒凉
C. 动荡
D. 宁静 -
诗中“飞露洒我裳”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孤独的心情
C. 生活的繁忙
D. 人生的希望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 - 李白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但更加简练,情感直接而浓烈。苏轼的《牛口见月》则通过复杂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怀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