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

时间: 2025-04-28 02:12:49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揽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揽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霰雪轻轻落在玉堂之上,夜里我忙着披衣写词。
烛光映照下,星星闪烁,仿佛在分散光辉;我拜谢宫中恩赐的香雨露。
醉眼朦胧,看到书上字迹如花般美丽,老人却无眠,听那漏声悠长。
何时才能驱散桑榆之寒,享受社酒和寒灯下的无尽快乐?

注释:

  • 微霰:细小的霰雪。
  • 玉堂:指代高雅的书房或居所。
  • 词头:写词的开头。
  • 御烛:皇宫中的蜡烛。
  • 宫壶:指宫廷中用来盛香露的器具。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晚年。
  • 社酒:指节日时饮用的酒,寓意欢庆。

典故解析:

  • 桑榆:出自《战国策》,用以比喻老年。诗中提到桑榆,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晚年的反思与追忆。
  • 宫壶: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也暗示着诗人对过往辉煌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洒脱豪放,富有生活情趣,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因病卧床期间,诗人向郡府请假未果,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他在病中回忆往昔的快乐时光,对未来的渴望和期盼,带有淡淡的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思索。开篇“微霰疏疏点玉堂”,通过描写细雨霰雪落在玉堂上,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写到自己夜里在书房中忙着作词,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仍渴望创作的精神。这里的“御烛星辰烂”则通过烛光与星空的对比,暗示了人世间的光明与黑暗。

“醉眼有花书字大”一句,展现了诗人醉态朦胧中对文字的感悟与欣赏,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面对“老人无睡漏声长”的无奈,诗人对生活的苦涩与孤独感更为明显。最后一句“何时却逐桑榆暖”,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希望在生命的晚年能重新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霰疏疏点玉堂:细小的霰雪轻轻地落在华丽的书房上,营造了清冷的氛围。
  • 词头夜下揽衣忙:夜晚,诗人匆忙披衣写词,表现出对创作的渴望。
  • 分光御烛星辰烂:烛光映照下,星星闪烁,暗示生活中的光明与希望。
  • 拜赐宫壶雨露香:感谢来自宫廷的恩惠,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醉眼有花书字大:醉眼看到的字如花般美丽,展现了对文学的热爱。
  • 老人无睡漏声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何时却逐桑榆暖: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尤其是对晚年生活的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比如“醉眼有花”,比喻诗人对文字的美好感受。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病中对往昔快乐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意象分析:

  • 微霰:象征孤独与清冷的心境。
  • 玉堂:高雅的境界,代表诗人的精神追求。
  • 星辰:象征希望与光明。
  • 宫壶:象征权力与荣耀。
  • 桑榆:隐喻人生的晚年与对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微霰”指的是什么? A. 雨
    B. 雪
    C. 风

  2. “醉眼有花书字大”中的“醉眼”指的是? A. 清醒
    B. 迷醉
    C. 睡觉

  3. 诗中的“桑榆”象征着什么? A. 青春
    B. 晚年
    C. 中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在病中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显洒脱,而杜甫则更显沉重。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