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白话文翻译
在盛德初显的时节,潜在的阴云尚未相遇。
侍臣们占卜易经,明白两者之间形成了重重的离别。
注释
- 盛德:指的是伟大的德行,通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 初融:初步融化,形容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
- 潜阴:潜在的阴云,暗示即将到来的阴霾或困扰。
- 未姤:未曾相遇,表示事物的发展尚未达到某种境地。
- 侍臣:指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官员。
- 占易象:占卜《易经》的象辞,古代用以推测未来的吉凶。
- 明两作重离:明白两者形成了重重的离别,强调事物间的对立和分离。
典故解析
《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常用于占卜和预测,充满了哲理与智慧。重离则是《易经》中的一卦,象征着分离和对立的局面。诗中提到的“侍臣占易象”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以其诗词、散文、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而闻名。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深邃,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端午帖子词》是苏轼在端午节期间写的,节日通常与传统的文化活动和对自然的感悟息息相关。此时,政治局势复杂,诗人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开篇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盛德初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潜阴未姤的提及又让人心生忧虑,暗示着潜藏的危机和不安。诗中通过侍臣对易经的占卜,表明了对未来的探求和思考,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盛德与潜阴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复杂情感——希望与忧虑交织。苏轼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盛德初融後: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国家的繁荣之象显现。
- 潜阴未姤时:虽然表面光明,但潜在的阴霾依然未曾消散,暗示着未来可能的危险。
- 侍臣占易象:侍臣们在进行易经占卜,想要预测未来的吉凶。
- 明两作重离:通过占卜明白,当前形势中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分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盛德”与“潜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盛德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潜阴则象征着潜在的危机,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潜在危机的警觉。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德: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 潜阴:象征潜在的危机与不安。
- 侍臣:代表朝廷的官员,反映当时的政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盛德初融”中的“盛德”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品德
B. 国家繁荣的象征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潜阴”意味着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潜在的危险
C. 欢乐的节日
答案:B -
苏轼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个人生活的思考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C. 对节日的欢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苏轼的这首诗则更显沉稳与深思,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与思考。两者风格各异,但均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