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冥鸿有意避云罗》
时间: 2025-02-04 17:1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今古一渔蓑。收揽了闲人最多。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髀肉尽消磨。浑换得功名几何。
白话文翻译:
这只黑暗中的鸿雁故意躲避那云雾缭绕的罗网。我在问哪里是它的栖息之处。古今以来,渔者的蓑衣,收获的往往是闲散的人最多。你别笑我求田问舍,两鬓已经白了。大腿上的肉也消磨得差不多了。换来的功名究竟有多少呢?
注释:
- 冥鸿:指在暗处的鸿雁,寓意隐秘或不愿显露的状态。
- 云罗:指云雾缭绕的罗网,用来比喻复杂的环境或困境。
- 行窝:栖息的地方。
- 渔蓑:渔夫用的蓑衣,象征渔夫的生活。
- 求田问舍:询问土地和房屋,指追求安稳的生活。
- 皤:白,形容头发变白。
- 髀肉尽消磨:形容身体的消瘦,表示辛劳的结果。
-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典故解析:
“求田问舍”出自《论语》,讲述了人们追求安稳生活的愿望。“髀肉尽消磨”则反映了诗人对辛劳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代表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生活在元代初期。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社会动荡与个人生计的压力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太常引·冥鸿有意避云罗》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刘因通过鸿雁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冥鸿有意避云罗”,暗示着对复杂世事的逃避,而“今古一渔蓑”则表明了作者对渔人生活的向往,渔蓑象征着简单、自在的生活状态。尽管求田问舍是很多人的追求,但作者却因岁月的流逝感到无奈:“两鬓已成皤”,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最终得不到实质的满足,留下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鸿雁、渔蓑等都极具象征意义,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刘因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普遍的人生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冥鸿有意避云罗:暗中的鸿雁故意避开复杂的网,象征着对困境的逃避。
- 问何处,是行窝:对栖息之处的探寻,表现出一种状态的迷茫。
- 今古一渔蓑:渔者的蓑衣,代表简单生活的理想。
- 收揽了闲人最多:暗示渔者生活的悠闲,常常吸引那些闲散的人。
-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对生活的追求并非可笑,反而是人之常情。
- 两鬓已成皤:岁月的流逝让头发变白,感慨时间无情。
- 髀肉尽消磨:身体的消耗与辛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浑换得功名几何:对名利的反思,最终收获的价值究竟有多少。
修辞手法:
- 比喻:鸿雁比喻人对生活境遇的逃避。
- 对仗:诗中使用的对仗句式(如“求田问舍”和“君休笑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冥鸿”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活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冥鸿:象征孤独与隐秘的追求。
- 云罗:代表生活中的复杂与困扰。
- 渔蓑:象征简单、宁静的生活。
- 功名:代表世俗的成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冥鸿有意避云罗”中“冥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只黑暗中的鸿雁
- C. 一种花
- D. 一种鸟类
-
“两鬓已成皤”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 A. 对年轻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求田问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安稳生活的追求
- C. 对自由的向往
- D. 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写田园生活,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 张志和的《渔舟唱晚》:通过渔舟的意象表现宁静的生活,与刘因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编辑:李某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作者:王某某
这些信息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太常引·冥鸿有意避云罗》这一诗作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