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夏夜不寐》

时间: 2025-02-04 16:18:19

小庭深院爱幽情。

坐久夜凉生。

翠竹拂窗棂。

错认做、风声雨声。

移床就月,呼童沦茗,展转梦难成。

玉漏欠分明。

不辨是、三更四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庭深院爱幽情。坐久夜凉生。翠竹拂窗棂。错认做风声雨声。移床就月,呼童沦茗,展转梦难成。玉漏欠分明。不辨是三更四更。

白话文翻译:

在小庭院的深处,我爱这幽静的情景。坐久了,夜晚的凉意渐渐袭来。翠绿的竹子轻轻拂动窗棂,让我误以为是风声还是雨声。于是我移床对着月光,叫来童子沏茶,却辗转反侧,难以入梦。时光在玉漏中渐渐流逝,却分不清是三更还是四更。

注释:

  • 小庭:小的庭院,指作者的居住环境。
  • 幽情:幽静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心境。
  • 翠竹:指绿色的竹子,象征着清雅和生命力。
  • 窗棂:窗户的格子,古代建筑常用的结构。
  • 风声雨声:用以描述自然声音,营造氛围。
  • 沦茗:沏茶,饮茶的过程。
  • 玉漏:古代计时器,借此表达时间流逝。

典故解析:

  • 三更四更:古代将夜晚分为更次,三更和四更分别是夜深时分。此处用来表达夜晚的漫长与难以入眠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安澜,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其风格清新脱俗,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宁静的夏夜,诗人面对月光与竹影,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交织在一起。诗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太常引·夏夜不寐》是一首描绘夏夜幽静情景的词作。诗人通过小庭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小庭深院”引入,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接着“坐久夜凉生”则传达出夜晚的清凉,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翠竹轻拂窗棂的意象,增添了环境的生动,就像是有人在轻声细语。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

而“错认做风声雨声”则展现了诗人在静谧中产生的错觉,风声与雨声的交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后的“移床就月,呼童沦茗”则表现出诗人试图借助茶的香气和月光来平复心情,但最终却是“展转梦难成”,显示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最后的“玉漏欠分明”,则在时间的流逝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迷茫,诗人无法分辨夜晚的更次,似乎在暗示人生的迷惑与无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夜晚的沉思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庭深院爱幽情”: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表明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 “坐久夜凉生”: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凉意,暗示夜晚的漫长。
    • “翠竹拂窗棂”:生动的自然描写,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错认做风声雨声”:内心的错觉与孤独,表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
    • “移床就月,呼童沦茗”:想借助茶和月光来驱散孤独,却难以入眠。
    • “展转梦难成”: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无奈。
    • “玉漏欠分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声音比作风声和雨声,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竹子轻拂窗棂,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使环境生动。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夏夜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小庭: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翠竹:代表清新与生命力,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寓意高洁与坚韧。
  • 月光:象征着思念与孤独,月亮在古诗词中常作为情感的寄托。
  • :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品味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翠竹拂窗棂”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嫉妒
    B. 宁静
    C. 激动
    D. 悲伤

  2. “玉漏欠分明”中的“玉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古代计时器
    C. 月亮
    D. 一种乐器

  3. 诗人通过“呼童沦茗”想要表达什么? A. 享受生活
    B. 想要驱散孤独
    C. 寻找乐趣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夜,表现思乡情感,主题更偏向对故乡的思念,而范安澜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 白居易《夜雨寄北》:两者都涉及雨声与静夜的描绘,但白居易的情感更直接,范安澜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