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甲申中秋无月,歌此为云巢酒客劝》

时间: 2025-02-04 16:20:09

朦胧月映冥冥雾,雾重还成雨。

下方晴暗亦何常,我欲乘鸾空外赏清光。

醉中佳趣君应领,切莫推辞饮。

飞觞聊且问嫦娥,明岁今宵何处更高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朦胧月映冥冥雾,
雾重还成雨。
下方晴暗亦何常,
我欲乘鸾空外赏清光。
醉中佳趣君应领,
切莫推辞饮。
飞觞聊且问嫦娥,
明岁今宵何处更高歌。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月光照耀下,迷雾更加浓厚,
雾重之时竟又变成细雨。
下方晴朗与阴暗又有什么常态可言,
我想乘着神仙的鸾鸟在空中欣赏清亮的月光。
在醉意中,佳趣你应该领略,
切莫推辞饮酒的邀请。
举杯与我一起问问嫦娥,
明年的今宵她又会在哪里高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朦胧:形容月光或雾气模糊不清。
  • 冥冥:形容深沉的黑暗或雾气。
  • :一种神话中的鸟,象征美好和吉祥。
  • 飞觞:举起酒杯的意思,飞觞是指酒杯在空中飞舞。

典故解析:

  •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代表着孤独与美丽,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月亮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济,清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他的诗词语言清新,情感细腻,常用传统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甲申年中秋,正值无月之时,诗人借此环境表达对月亮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了对友人的诚挚邀请。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在形式上采用了优美的词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朦胧月映冥冥雾”引入,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多变的秋夜景象,月光透过浓雾,显得格外朦胧,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接下来的“雾重还成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确定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自由的渴望。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我欲乘鸾空外赏清光”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想要超脱于世俗,通过乘鸾的意象,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自由。在醉意中,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分享这种醉美的时光,因此提到“切莫推辞饮”,展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以“飞觞聊且问嫦娥”结束,转而向嫦娥提出疑问,既是对月亮的敬仰,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这种设问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感,还引发读者对于时间流逝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朦胧月映冥冥雾:描绘月光在浓雾中的朦胧情景。
  2. 雾重还成雨: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不稳定的情感。
  3. 下方晴暗亦何常:反思人世间的变化无常。
  4. 我欲乘鸾空外赏清光:表达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愿望。
  5. 醉中佳趣君应领:邀请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6. 切莫推辞饮:呼唤友人不要拒绝饮酒的乐趣。
  7. 飞觞聊且问嫦娥:在酒杯中与嫦娥对话,增添神秘感。
  8. 明岁今宵何处更高歌:展望未来,思考明年的今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亮的光辉。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可对话的能力,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了美丽的对比与平衡,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借景抒情,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展示出清代文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美好,寄托思乡与梦想。
  • :代表不确定性与迷茫,反映内心的愁苦。
  • :象征高洁与自由,传达追求理想的情感。
  • :象征欢乐与友谊,体现人际间的情感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朦胧月映冥冥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清澈的湖面
    • B. 朦胧的月光和浓雾
    • C. 明亮的阳光
    • D. 漫天的星星
  2. “我欲乘鸾空外赏清光”中的“鸾”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高洁
    • B. 友谊与欢乐
    • C. 迷茫与孤独
    • D. 时间的流逝
  3. “飞觞聊且问嫦娥”中的“嫦娥”指的是谁?

    • A. 一位仙女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位将军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光,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与《虞美人》类似,表达了在月光下饮酒的孤独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力量: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