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同年朱兵部王宾客交赠之什》

时间: 2025-04-28 13:11:38

鹤禁兰宫达了身,高居南阙重为邻。

西园冠盖时时会,北海樽垒日日亲。

共弃荣华抛世态,同归清静复天真。

一如刘白东都下,更得裴公作主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禁兰宫达了身,高居南阙重为邻。
西园冠盖时时会,北海樽垒日日亲。
共弃荣华抛世态,同归清静复天真。
一如刘白东都下,更得裴公作主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洁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清静淡泊的向往。诗中提到,鹤居禁苑,身处兰宫,与高位的南阙相邻。西园的王公贵族时常相聚,北海的酒樽日日相伴。与其追求荣华富贵,抛弃世俗的纷扰,倒不如归于清静,恢复本真的自我。就像刘白和裴公在东都相聚,享受那份心灵的归属感。

注释:

  • 鹤禁:指的是仙鹤的栖息之地,象征着高洁的生活。
  • 兰宫:兰花宫殿,典雅之处,意指高雅的环境。
  • 南阙:指的是南方的高位,象征权势和名望。
  • 西园:王公贵族聚集之处。
  • 北海:比喻饮酒的场所,常用以象征雅集。
  • 清静:内心的宁静,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
  • 天真:返璞归真的状态,回归自然的本性。
  • 刘白:指的是刘长卿,著名诗人,代表清雅的文人。
  • 裴公:裴度,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代表清高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山阳,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强调士人的责任和担当。

创作背景

《依韵和同年朱兵部王宾客交赠之什》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相聚时,借酒抒怀,表达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典雅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中以“鹤禁兰宫”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对与世俗隔绝的理想追求。接着“西园冠盖时时会,北海樽垒日日亲”,描绘了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景,虽是繁华盛景,却也显得格外平淡。作者在此转折,强调“共弃荣华抛世态”,表达对世俗荣华的厌倦,强调清静和天真的重要。最后以刘白与裴公的相聚作为结尾,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高洁而深厚的情感。整首诗通过高远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鹤禁兰宫达了身:鹤在禁苑中自由自在,象征高洁的生活。
  2. 高居南阙重为邻:高位与权力毗邻,暗示对世俗权势的超然。
  3. 西园冠盖时时会:王公贵族的聚会,体现人际交往的繁华。
  4. 北海樽垒日日亲:北海的酒樽,暗示生活的闲适与雅致。
  5. 共弃荣华抛世态:强调抛弃世俗的荣华,追求内心的宁静。
  6. 同归清静复天真:倡导回归自然,恢复本真。
  7. 一如刘白东都下:以刘白的雅致生活作为理想的象征。
  8. 更得裴公作主人:裴公的高洁品格,象征理想的友谊与精神归属。

修辞手法

  • 象征:鹤、兰宫等意象象征清高与高洁。
  • 对仗:如“荣华”与“清静”的对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清静的理想,暗示对现实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清静、高洁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及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高洁。
  • 兰宫:代表优雅、清雅之地。
  • 南阙: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西园、北海:象征文人雅集,生活的闲适。
  • 清静、天真: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本真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鹤禁”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高洁
    • C. 富贵
    • D. 忍耐
  2. 诗中提到的“刘白”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白居易
    • B. 刘长卿
    • C. 李白
    • D. 王维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荣华富贵
    • B. 清静高洁
    • C. 社会地位
    • D. 名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早发白帝城》(李白):体现出对自然与清静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范仲淹的诗作一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清静的向往,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而范仲淹则更重视内心的归属感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范仲淹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