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时间: 2025-01-11 01:19:05

云坛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照明。

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

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

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范仲淹 〔宋代〕

云坛共上百神清,
碧坞红霞相照明。
幽草欲迷丹井处,
乱峰依旧白云生。
亭亭翠纛高杉矗,
险险狂雷落石轰。
待得九霄鸾鹤驭,
玉书应改地仙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游览玉仙坛的美好情景。云雾缭绕的坛上,百神显得格外清晰;碧绿的山谷与红色的霞光交相辉映,显得明亮而迷人。幽静的草地仿佛要迷失在丹井的边缘,错落的山峰依旧在白云中若隐若现。高耸的翠色旗帜在杉树间伫立,狂风雷轰,石头也在猛烈的声响中滚落。待到驾驭九霄中的神鹤时,玉书上也应该改写仙人的名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坛:指云雾缭绕的坛子,象征神秘与高远。
  • 百神清:指众多神明显得清晰可见,象征着神明的庇护与祥和。
  • 幽草:指生长在幽静处的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丹井:古代道教中指一种炼丹的地方,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
  • 翠纛:绿色的旗帜,象征着神秘与高尚的精神。
  • 九霄:指高天,象征着极高的境界。
  • 鸾鹤:神话中的鸟,象征着长生与超凡脱俗。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九霄鸾鹤”与“玉书”,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仙境与长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千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主张改革与理政,作品多以抒情和抒志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与友人游玩玉仙坛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和人际交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作。整首诗以游览的场景为主线,通过对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渴望。开篇的“云坛共上百神清”,结合“碧坞红霞相照明”,突出了自然的神秘与和谐,营造出一种清新、超脱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宁静。

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幽草欲迷丹井处”及“乱峰依旧白云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尤其是“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更是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对仗与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总体而言,范仲淹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坛共上百神清: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坛子,众多神明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神与自然的结合。
  • 碧坞红霞相照明:碧绿的山谷与红色的霞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祥和明亮的氛围。
  • 幽草欲迷丹井处:静谧的草地旁边是炼丹的地方,象征着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
  • 乱峰依旧白云生:错落的山峰在白云之中,展现出自然的变幻无常。
  • 亭亭翠纛高杉矗:高耸的绿色旗帜在杉树间伫立,象征着神圣与高尚。
  • 险险狂雷落石轰:狂风暴雨中,雷声轰鸣,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待得九霄鸾鹤驭:期待能够驾驭九霄中的神鸟,展现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 玉书应改地仙名:希望能够在理想的境界中,改写自己的名字,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云坛”比喻超凡的境界。
  • 对仗:如“亭亭翠纛”与“险险狂雷”,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通过“鸾鹤”与“玉书”表现理想与长生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尘世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坛:象征高远、神秘的境界。
  • 百神:暗示多元的文化与信仰。
  • 碧坞:代表生机与和谐。
  • 丹井:象征追求长生的道教思想。
  • 鸾鹤:代表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坛”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地方
    • B. 超凡的境界
    • C. 贫瘠的土地
  2. “幽草欲迷丹井处”中的“丹井”代表什么?

    • A. 炼丹的地方
    • B. 水井
    • C. 田地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商业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范仲淹与李白的诗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范仲淹更侧重于理想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性格。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