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介之未开菊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本非桃李色,
佳节敢先开。
席上无言晚,
霜前幸未摧。
芳心应有待,
真赏直须催。
愿上金樽寿,
何伤蝶不来。
白话文翻译:
这并不是桃李的颜色,
在佳节之际却敢于先行绽放。
席间虽无言语,
在霜降之前幸好未曾凋零。
芳心想必还需要等待,
真正的赏识自然需要催促。
愿在金樽中祝寿,
即便没有蝴蝶光临又何妨?
注释:
- 桃李色:桃花和李花的颜色,常用来形容花的艳丽。
- 佳节:指的是节日,通常是指春天、赏花的时节。
- 席上无言晚:指宴席上大家沉默,气氛显得冷清。
- 霜前幸未摧:霜降之前菊花还没有被摧残。
- 芳心应有待:芳香的心情应该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 真赏直须催:真正的赏识需要催促。
- 金樽寿:金色的酒杯祝愿长寿。
- 何伤蝶不来:即使没有蝴蝶来访也无所谓。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青春和美丽的花朵。菊花则常被赋予坚韧和高洁的品质,尤其是在秋冬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是“庆历新政”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改革,重视教育和士人的道德修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时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菊花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耐心与等待的态度。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依韵和介之未开菊》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作。诗中通过菊花的绽放,隐喻了人的生命和情感的成长。开篇便以“本非桃李色”开头,淡化了花的艳丽,强调菊花的独特和高洁,菊花在秋冬时节的坚韧显得尤为珍贵。接着,诗人描绘了佳节的氛围,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诗人以金樽祝寿的方式,寄托了对长寿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显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本非桃李色:强调菊花的独特,表明自己的追求并不在于世俗的华丽。
- 佳节敢先开:在节日中,菊花敢于提前开放,象征着坚强和不畏困难。
- 席上无言晚:暗示宴席上缺乏热闹,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霜前幸未摧:感叹在寒霜来临之前,菊花尚能保持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芳心应有待:表达了对真情的期待和对理想的追求。
- 真赏直须催:暗示赏识需要主动争取,不可坐等。
- 愿上金樽寿:以酒祝寿,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 何伤蝶不来:即使没有外界的赞美和关注,也无所谓,强调内心的满足和自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生命的坚韧。
- 拟人:赋予菊花以情感,表达其生命的渴求。
- 对仗:全诗整体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内心情感的追求,强调坚韧和高洁的品格,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与独立的品格。
- 金樽:象征祝福和美好愿望,寄托对长寿的祝愿。
- 霜:象征严酷的环境,反映生命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意象? A. 桃花
B. 菊花
C. 竹子
D. 梅花 -
诗中提到的“金樽”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祝寿
C. 朋友
D. 旅行 -
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 A. 消极
B. 绝望
C. 积极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范仲淹《依韵和介之未开菊》与李白《月下独酌》:
- 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范仲淹更注重坚韧和等待的心态,而李白则显得更加洒脱和自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仲淹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