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章推官见赠》
时间: 2025-01-10 22:4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酬章推官见赠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姑苏从古号繁华,却恋岩边与水涯。
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
山人惊载乌纱出,溪女笑隈红杏遮。
来早又抛泉石去,茫茫荣利一吁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都市的向往与对自然生活的眷恋。诗中提到姑苏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但诗人却更向往山岩和水边的恬静生活。重回白云之中,寻找钓鱼的好地方,夜晚又随明月寄宿在诗人的家中。山中的人惊讶于他戴着乌纱走出,溪边的女子则笑着藏在红杏树后。诗人早早来到了这里,却又不得不离开泉水和石头,感叹世间的荣华富贵,内心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注释
- 姑苏:古城名,今苏州,因其繁华而著称。
- 岩边与水涯:指自然的山岩与水边,表示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白云:隐喻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钓濑:钓鱼之地,象征诗人喜爱自然的生活。
- 乌纱:指官员的帽子,代表身份与地位。
- 红杏:象征春天与美好,溪女的笑容也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泉石:自然景观,象征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吁嗟:叹息,表达对繁华与名利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关心国家和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范仲淹在政治上的得意与失意之间,诗中反映了他对繁华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依韵酬章推官见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思考。开篇提到姑苏的繁华,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认识,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重入白云寻钓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悠闲钓鱼生活的热爱,同时“明月宿诗家”又将自然与文化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和自然的双重追求。
第二联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人和溪女的形象不仅为诗增添了生动的细节,也抒发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叹息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珍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姑苏从古号繁华:开篇点明姑苏的繁华,强调其历史地位。
- 却恋岩边与水涯:转折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重入白云寻钓濑:描绘诗人回归自然,寻找钓鱼的乐趣。
- 更随明月宿诗家:夜晚与明月共度,暗示诗人对诗歌生活的向往。
- 山人惊载乌纱出:描绘山人见到诗人的惊讶,表现身份的对比。
- 溪女笑隈红杏遮:溪女的笑容增添了诗的生动感,表现自然的美好。
- 来早又抛泉石去:诗人早早来到,却又不得不离去,反映内心矛盾。
- 茫茫荣利一吁嗟:对世俗的叹息,表达对名利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繁华与自然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冲突。
- 拟人:山人和溪女的描写使自然生活生动化,增加情感共鸣。
- 象征:泉石象征宁静生活,乌纱象征官场生活,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繁华与宁静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以及对自然、诗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姑苏:象征繁华与城市生活。
- 白云:象征理想与自由。
- 钓濑:象征宁静与自然生活。
- 明月:象征纯洁与诗意。
- 泉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外在形象,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依韵酬章推官见赠》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范仲淹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姑苏”是指现在的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苏州
- C. 上海
- D. 南京
-
诗人对哪种生活持有向往态度?
- A. 官场生活
- B. 自然生活
- C. 商人生活
- D. 战争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宁静生活相呼应。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展现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对比
- 范仲淹 vs. 王维:两位诗人在对自然的描绘上都有独特的视角。范仲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感受。两者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但各有侧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范仲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