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农用八政食为元。
播时百谷民所天。
禘尝郊社尽洁虔。
燕飨馈食礼节宣。
九功惟序登颂弦。
白话文翻译:
农业的八项政策,以食物为根本。
播种时节,百谷丰收,民众得以安宁。
祭祀和尝新在郊外社坛上,皆要保持洁净虔诚。
宴请馈赠的食物,礼仪要明确宣示。
九种功劳应当按序列举,登上乐器的颂歌。
注释:
- 八政:古代指农业、税收、劳役、赋役等八项重要政策,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
- 百谷:指各种谷物,象征丰收。
- 禘:指祭祀的仪式,通常是对祖先或神灵的祭献。
- 郊社:指在郊外的祭祀场所。
- 燕飨:举行宴请,馈赠食物。
- 九功:古代对功劳的分类,可能与音乐有关。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诗中提到的“八政”与百谷的丰收,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要性。此外,祭祀与宴请的礼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在这些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安定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景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歌、赋和骈文。他的诗风清新秀丽,情感真挚,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在梁朝时期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礼仪的重视。此诗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祭祀文化及民生的关注,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字句,描绘了农业、祭祀和宴请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和礼仪文化的重视。开篇以“农用八政食为元”引出主题,强调食物在国家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描绘播种与丰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诗中提到的祭祀和宴请,更是将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对礼节的讲究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伦道德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农用八政食为元:农业的各项政策,以食物为根本,强调食物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
- 播时百谷民所天:播种的时节,百谷丰收,民众的生活安定,表达对丰收的期待。
- 禘尝郊社尽洁虔:在郊外社坛进行祭祀时,仪式要洁净虔诚,强调祭祀的庄重性。
- 燕飨馈食礼节宣:宴请和馈赠食物时,礼仪要明确传达,体现对礼仪的重视。
- 九功惟序登颂弦:九种功劳应按序列举,演奏颂歌,表现对功劳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食物象征着国家的根本,祭祀仪式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礼仪文化的尊重,反映了社会和谐与民生安定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农业:代表着基础民生,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息息相关。
- 祭祀:象征着对传统和先人的尊重,反映了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八政”指的是哪几项政策?
A. 农业、商业、文化、军事、外交
B. 农业、税收、劳役、赋役等
C. 教育、医疗、环保、交通 -
诗中提到的“禘”是指什么?
A. 庆典
B. 祭祀
C. 会议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与民生相关的主题。
- 《观沧海》王之涣: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梁三朝雅乐歌》都关注了国家与民生,但前者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后者则强调了对农业和礼仪的重视,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沈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