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1-11 05:21:38

日月光华风四塞。

规飨有序仪不忒。

匪天私梁乃佑德。

光被四表自南北。

长世缀旒为下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月光华风四塞。规飨有序仪不忒。匪天私梁乃佑德。光被四表自南北。长世缀旒为下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日月的光辉和风的畅通,四方都充满了光明、祥和。各种仪式都有条不紊,毫无差错。这并不是上天所偏爱的梁国,而是对德行的庇佑。光辉普照四方,从南到北。长久以来,国君的威仪如同旒冠,稳固了下国的安宁。

注释

  • 光华:光辉,光彩。
  • 风四塞:四方的空气流通,象征着国家的安宁。
  • 规飨:指礼节、仪式。
  • :不是。
  • :偏爱。
  • 佑德:庇佑的德行。
  • 光被四表:光辉照耀四方。
  • 长世:长久的时代。
  • 缀旒:旒冠的装饰,象征王权。

典故解析

“匪天私梁乃佑德”中的“梁”指的是梁朝,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诗中强调国家的繁荣富强并非上天的偏爱,而是源于德行的庇佑,反映了当时对道德治国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叔达,南朝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和辞章,其作品风格典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社会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愈加明显,沈约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思考及对德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是沈约在南朝背景下创作的一首颂歌,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注。诗中通过描绘日月光华、风和畅通,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国家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宁与繁荣的向往。沈约强调,这种繁荣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依赖于国家的德行和礼仪的规范,表达了对道德治国的信仰。

在形式上,诗歌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自然。诗中的“光被四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光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整首诗浑然一体,展现了沈约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月光华风四塞:描绘光明与和煦的风,象征国家的安宁。
  2. 规飨有序仪不忒:强调国家的礼仪井然有序,体现出良好的治理。
  3. 匪天私梁乃佑德:指出繁荣并非上天的偏爱,而是依赖于道德。
  4. 光被四表自南北:光辉普照四方,国家强盛的象征。
  5. 长世缀旒为下国:国君的威仪稳固了国家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月光华”与“风四塞”,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 象征:光辉象征着繁荣昌盛,旒冠象征王权。

主题思想:以德治国,强调国家的繁荣与安宁依赖于良好的德行和礼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畅通。
  • 光辉: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 旒冠:象征王权和国家的威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光辉普照四方”是为了强调什么? A. 国家繁荣
    B. 自然景象
    C. 人物关系
    D. 文化交流

  2. 诗中“匪天私梁乃佑德”意指? A. 上天偏爱梁国
    B. 梁国的繁荣靠道德
    C. 国家兴衰与天无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沈约的《雅乐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描绘了理想的社会状态,但沈约更强调道德与礼仪的重要性,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与人和谐的理想生活。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沈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