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时间: 2025-04-29 04:24:53

雅有洄酌风采苹。

蕴藻之菜非八珍。

涧溪沼沚贵先民。

明信之德感人神。

譬诸礿祭在西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雅有洄酌风采苹。
蕴藻之菜非八珍。
涧溪沼沚贵先民。
明信之德感人神。
譬诸礿祭在西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雅乐的风采,如同品尝美味的苹菜。虽然这里的蕴藻菜并不算是八珍佳肴,但在涧溪和沼泽地中,却是先民们所珍视的美食。对于明信之德,感动了人心与神灵,就如同在西邻进行的祭祀活动。

注释:

  • :指高雅的音乐或风采。
  • 洄酌:指品尝、品味。
  • 风采:气质、风韵。
  • 蕴藻之菜:指水生植物,蕴含了自然的美味。
  • 八珍:古代传说中的八种珍贵的食物。
  • 涧溪沼沚:指小溪、沼泽等水域。
  • 先民:祖先,早期的人民。
  • 明信之德:指明白信任的德行。
  • 感人神:感动人心与神灵的情感。
  • 譬诸礿祭:比喻祭祀的典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孟叟,南朝梁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赋。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为南朝梁朝的雅乐所作,旨在表达对传统文化和音乐的赞美。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祖先的敬仰,融合了对土地与先民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感。开篇即以“雅”字引出,强调了雅乐的高贵与品味。接着以“洄酌风采苹”,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景象,仿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美食。虽然“蕴藻之菜”并不如“八珍”般珍贵,但它的价值在于其天然与纯粹,反映了人们对本土饮食文化的珍视。

接下来的“涧溪沼沚贵先民”,则将视线转向先民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自然环境是先民生活的基础,也承载了他们的文化与精神。最后,诗中提到的“明信之德感人神”,则是对道德与信仰的呼唤,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深刻的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雅有洄酌风采苹:雅乐的表现如同品味美食,充满风采。
  2. 蕴藻之菜非八珍:虽然水生植物不如名贵的八珍,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3. 涧溪沼沚贵先民:自然环境中这些食材是先民们所珍视的。
  4. 明信之德感人神:信守道德的行为能触动人心与神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雅乐与饮食进行类比,强调其高雅与价值。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元素(如涧、溪、沼)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尊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与先民的敬仰,表达了对传统雅乐的赞美以及对道德信仰的呼唤,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雅乐:象征高尚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 蕴藻之菜:代表自然的淳朴和生活的真实。
  • 涧溪沼沚: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明信之德:象征道德信仰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八珍”是指什么? A. 八种美食
    B. 八种乐器
    C. 八种动物
    D. 八种花卉

  2. “涧溪沼沚贵先民”是什么意思? A. 先民珍视自然
    B. 先民崇拜神灵
    C. 先民喜爱音乐
    D. 先民种植花卉

  3. 诗中提到的“明信之德”强调了什么? A. 信任与道德
    B. 音乐与舞蹈
    C. 自然与生活
    D. 文化与艺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雅乐歌》相似地体现了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
  • 《江南春》 - 杜甫:描绘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象,与沈约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沈约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