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郡知事石绣回乡》

时间: 2025-04-29 01:39:48

三年幕府鬓成霜,剩得行歌载道傍。

瓜戍春浓官又满,莲池人好水尤香。

燕然碣石去程远,江水云山看日长。

倚遍修篁衣袖薄,长亭无路折垂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严郡知事石绣回乡 何梦桂 〔宋代〕

三年幕府鬓成霜,剩得行歌载道傍。 瓜戍春浓官又满,莲池人好水尤香。 燕然碣石去程远,江水云山看日长。 倚遍修篁衣袖薄,长亭无路折垂杨。

白话文翻译: 在幕府中度过了三年,鬓发已如霜白,如今只能边走边唱,沿路而行。 春天瓜熟蒂落,官职又满,莲池边的人们和水质格外香甜。 前往燕然和碣石的路途遥远,江水与云山相伴,日子显得漫长。 倚靠在修竹旁,衣袖显得单薄,长亭之外,无法折断垂杨。

注释: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邸,这里指任职的地方。
  • 鬓成霜:形容鬓发变白,比喻年老。
  • 瓜戍:指官职任期结束。
  • 莲池:地名,这里指美好的地方。
  • 燕然碣石:指边远的地方。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

诗词背景: 何梦桂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石绣回乡的祝福和自己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三年幕府鬓成霜”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任职的感慨,也暗含了自己岁月的无情。“燕然碣石去程远”和“江水云山看日长”则进一步以边远的路途和漫长的日子,来象征友人离别的遥远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送别诗。

诗词解析:

  • 首句“三年幕府鬓成霜”,通过“鬓成霜”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任职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岁月的无情。
  • 次句“剩得行歌载道傍”,以“行歌”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自己的孤独。
  • 第三句“瓜戍春浓官又满”,通过对春天和官职的描绘,暗示了友人任期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
  • 第四句“莲池人好水尤香”,以莲池的美好,来象征友人回乡的美好前景。
  • 第五句“燕然碣石去程远”,通过“燕然碣石”这一边远的地名,来象征友人离别的遥远。
  • 第六句“江水云山看日长”,以江水和云山的漫长,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内心的孤寂。
  • 第七句“倚遍修篁衣袖薄”,通过“修篁”和“衣袖薄”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 末句“长亭无路折垂杨”,以“长亭”和“垂杨”这一传统送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成霜”比喻年老。
  • 拟人:如“江水云山看日长”中的“看”字,赋予江水和云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燕然碣石去程远,江水云山看日长”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感慨时光流逝。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鬓成霜:象征年老和时光的流逝。
  • 行歌:象征孤独和不舍。
  • 莲池:象征美好的前景。
  • 燕然碣石:象征边远的离别。
  • 江水云山:象征漫长的日子和内心的孤寂。
  • 修篁:象征孤独和无助。
  • 长亭垂杨:象征传统的送别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鬓成霜”比喻什么? A. 年老 B. 悲伤 C. 寒冷 D. 疾病
  2. “燕然碣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边远的地方 B. 美好的地方 C. 繁忙的地方 D. 安静的地方
  3. 诗中“长亭无路折垂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诗词对比:

  • 何梦桂的《送严郡知事石绣回乡》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以送别为主题,但何梦桂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