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太学正节先生徐应镳》
时间: 2025-01-22 04:5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太学正节先生徐应镳 何梦桂 〔宋代〕
国破君亡一死宜,绝怜儿女死如饴。 龙池久负娲皇誓,蛙坎空遗烈士悲。 洗骨不污唐门馆,沥心无愧赵孤儿。 北行多少生还客,休向梯云读墓碑。
白话文翻译:
国家破灭,君主亡故,以死相随是适宜的,但令人痛心的是,儿女们却甘愿如此死去。 龙池长久以来辜负了娲皇的誓言,蛙坎之地只留下了烈士的悲哀。 洗净骨骸,不会玷污唐门的馆舍,沥尽心血,无愧于赵氏孤儿的名声。 北行的人中有多少能够生还,不要再向梯云之间读那墓碑上的文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国破君亡:指国家灭亡,君主死去。
- 一死宜:认为以死相随是合适的。
- 绝怜:极其痛心。
- 儿女死如饴:儿女们甘愿死去,如同吃糖一样。
- 龙池:指皇宫中的池塘,这里代指皇宫。
- 娲皇誓:指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这里比喻忠诚的誓言。
- 蛙坎:指低洼之地,这里比喻困境。
- 烈士: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 洗骨:洗净骨骸,比喻清白无污。
- 唐门馆:指唐朝的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 沥心:沥尽心血,比喻竭尽全力。
- 赵孤儿:指赵氏孤儿的故事,比喻忠诚和牺牲。
- 北行:指被俘或流放北方的经历。
- 梯云: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这里比喻高处。
典故解析:
- 娲皇誓: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忠诚和牺牲。
- 赵孤儿:源自春秋时期的故事,赵氏孤儿赵盾被屠岸贾杀害,其子赵武被程婴和公孙杵臼救出,象征着忠诚和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忧虑。这首诗是在徐应镳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徐应镳忠诚牺牲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徐应镳去世后所作,徐应镳是宋代的一位学者,因忠诚于国家而牺牲。何梦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徐应镳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应镳的挽歌,表达了对忠诚牺牲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国破君亡一死宜”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在国家破灭、君主亡故的情况下,以死相随是适宜的。然而,“绝怜儿女死如饴”则透露出对儿女们甘愿牺牲的痛心。后两句通过对龙池和蛙坎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北行生还客的提及,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还者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何梦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破君亡一死宜”:直接点明主题,认为在国家破灭、君主亡故的情况下,以死相随是适宜的。
- “绝怜儿女死如饴”:透露出对儿女们甘愿牺牲的痛心,如同吃糖一样。
- “龙池久负娲皇誓”:通过龙池和娲皇的比喻,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
- “蛙坎空遗烈士悲”:通过蛙坎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烈士的悲哀。
- “洗骨不污唐门馆”:比喻清白无污,不会玷污朝廷。
- “沥心无愧赵孤儿”:比喻竭尽全力,无愧于忠诚和牺牲。
- “北行多少生还客”: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还者的无奈。
- “休向梯云读墓碑”:不要再向高处读那墓碑上的文字,暗示了生还者的无奈和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池”比喻皇宫,“蛙坎”比喻困境,“洗骨”比喻清白无污,“沥心”比喻竭尽全力。
- 对仗:如“国破君亡一死宜,绝怜儿女死如饴”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徐应镳的挽歌,表达了对忠诚牺牲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对龙池和蛙坎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北行生还客的提及,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还者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池:象征皇宫,代指朝廷。
- 蛙坎:象征困境,代指烈士的悲哀。
- 洗骨:象征清白无污。
- 沥心:象征竭尽全力。
- 北行:象征被俘或流放北方的经历。
- 梯云:象征高处,代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国破君亡一死宜”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国家破灭,君主亡故,以死相随是适宜的。 B. 国家破灭,君主亡故,以生相随是适宜的。 C. 国家破灭,君主亡故,以逃相随是适宜的。 答案:A
-
诗中“绝怜儿女死如饴”中的“如饴”是什么意思? A. 如同吃糖一样。 B. 如同喝水一样。 C. 如同吃饭一样。 答案:A
-
诗中“龙池久负娲皇誓”中的“娲皇誓”是指什么? A. 女娲补天的故事。 B. 娲皇的誓言。 C. 娲皇的承诺。 答案:A
-
诗中“洗骨不污唐门馆”中的“洗骨”是什么意思? A. 洗净骨骸。 B. 洗净身体。 C. 洗净心灵。 答案:A
-
诗中“北行多少生还客”中的“北行”是什么意思? A. 被俘或流放北方。 B. 北方的旅行。 C. 北方的居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陆游的《示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后代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与何梦桂的《挽太学正节先生徐应镳》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但文天祥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何梦桂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