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6:5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四首 其三
作者:史承谦 〔清代〕
一从律管灰飞后,月痕又圆过五。
可怪湘累,魂依故国,遗俗尚沿三楚。
休夸绣虎。算绝代骚人,情丝一缕。
幽怨难胜,漫言今日是重午。
流光真觉弹指,苦萦怀琐事,莫伤千古。
碧玉堂东,宝钗楼下,多少惊心词句。
前欢几度。记黍冷蒲香,眼波横处。
薄醉凭栏,戏抛珠络鼓。
白话文翻译
自从律管的灰烬飘散后,月光又一次圆满地度过了五更。
可怪这湘水的忧伤,魂魄依恋着故乡,遗留下的风俗仍然流传在三楚之地。
不要夸耀那绣虎的美丽,算是绝代的骚人,情丝仅存一缕。
幽怨难以克服,随便说说今天是重午。
光阴如指间流沙,苦于缠绕琐事,别让千古的情感受伤。
碧玉堂的东面,宝钗楼下,有多少惊心动魄的词句。
往昔的欢乐几度?记得那冷黍的香气,眼波交汇之处。
微醉凭栏,戏谑地抛下珠络和鼓声。
注释
- 律管:古代乐器,指律吕,表示音律。
- 湘累:指湘水的忧伤,湘江是楚地的一条重要河流。
- 三楚:指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今湖北地区。
- 绣虎:象征美丽和威严的东西,可能指代某种风雅的事物。
- 重午:指重阳节,这里可能是指节日的忧伤。
- 碧玉堂:古代建筑名,常与文人雅士的聚集有关。
- 宝钗:可能指宝钗楼,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多为感伤和怀旧,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诗歌鉴赏
《台城路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怀旧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月亮、湘水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律管灰飞后,月痕又圆过五”,以音乐与光影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接下来的“可怪湘累,魂依故国”则将个人情感与故乡的忧伤结合,表现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中“休夸绣虎”一句,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反思,不再沉迷于表面的华丽,而是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诗人以“幽怨难胜,漫言今日是重午”来表达人生中难免的忧愁,流光如指间沙,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对于往昔的追忆,诗人提到“碧玉堂东,宝钗楼下”,展现了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积淀。结尾处以“薄醉凭栏,戏抛珠络鼓”,描绘了一幅微醉后的轻松场景,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从律管灰飞后:自从乐音消散,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 月痕又圆过五:月亮又一次变得圆满,暗示时间的循环。
- 可怪湘累:湘水的忧伤,表现内心情感的依托。
- 魂依故国:魂魄深深依恋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休夸绣虎:不要再夸耀表面的华丽,反映内心的真实感受。
- 算绝代骚人,情丝一缕:自谦的态度,情感虽薄但真挚。
- 幽怨难胜:难以克服的幽怨,表现内心的苦楚。
- 漫言今日是重午:随意提及节日,反衬出内心的孤独。
- 流光真觉弹指:时间如指间流沙,强调流逝感。
- 苦萦怀琐事,莫伤千古:对琐事的执着,提醒珍惜历史情感。
- 碧玉堂东,宝钗楼下:具体描写地点,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多少惊心词句:感叹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情感。
- 前欢几度:回忆往昔的快乐时光,充满感慨。
- 记黍冷蒲香:细腻的感官描写,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 眼波横处:描绘眼神的交汇,暗示情感的流动。
- 薄醉凭栏:微醉的状态,表现出放松与品味生活。
- 戏抛珠络鼓:轻松的场景,展现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沙,增强感知。
- 拟人:让月亮和湘水有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碧玉堂东,宝钗楼下”,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律管:象征音乐与时间的流逝。
- 湘水:代表忧伤与故乡的情感。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宝钗楼:文化的象征,承载历史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律管灰飞后”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美好事物的消逝
- C. 对故乡的思念
-
“碧玉堂东,宝钗楼下”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 A. 自然风光
- B. 文化场所
- C. 生活琐事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史承谦与李白的诗作,两者都表现出对月亮的描写,但史承谦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史承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