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送桃乡农归长水》
时间: 2025-05-18 12:3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又是经年别,中山柳疏多少。院雨梧桐,池香菡萏,赢得凄凉怀抱。乡程更杳,纵有梦难寻,鸳鸯湖小。水驿西风,这番输尔赋归早。一绳新雁横处,霜林飞小骑,鞭扑红枣。鸦觜锄儿,鸭头艇子,摒挡还家诗料。柴门闭好。怕楚尾勾留,雪中才到。老屋花南,蜡梅应放了。
白话文翻译
江城又一次和你分别,已经是许久。中山的柳树稀疏了多少?院子里下着雨,梧桐树发出凄凉的声音,池塘中散发着荷花的香气,令人感到一阵凄凉的怀抱。回乡的路途更为遥远,虽有梦境却难以追寻,鸳鸯湖显得渺小。水边的驿站在西风中,看来这次你早已赋诗归来。一排新飞的雁横在空中,霜林中飞驰的小骑,鞭子抽打着红枣树。乌鸦嘴的锄头,鸭头的船只,准备好再回家的诗料。柴门关得好,怕那楚楚的尾声留恋,只有在雪中才到达。老屋的南方,蜡梅应该开了。
注释
- 江城:指长江流域的城市,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中山柳:中山是地名,柳树象征着离愁。
- 院雨梧桐:院子里下着雨,梧桐树代表着思乡的情绪。
- 鸳鸯湖小:鸳鸯湖象征着思念与淳朴的乡土情。
- 水驿西风:水边的驿站,西风传递着游子的归心情。
- 柴门:指老家的门,象征着温暖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翔麟是清代的一位诗人,身处社会动荡之际,作品多反映对乡村生活的思念与对故土的深情。
创作背景
《台城路 送桃乡农归长水》是在作者经历离别与思乡之情时创作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家人团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开篇的“江城又是经年别”,引入了离别的主题,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接着通过“中山柳疏多少”及“院雨梧桐,池香菡萏”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凋零与静谧,映衬出内心的凄凉。诗中描绘了回乡的艰辛与遥远,尽管“纵有梦难寻”,但对家乡的情感依然充满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归乡的场景,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尤其是“柴门闭好”这一句,表现出对归家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离别的惆怅,又有对重返故土的希望,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又是经年别:再一次离开江城,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显示离别的久远。
- 中山柳疏多少:中山的柳树稀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 院雨梧桐,池香菡萏:院子里的雨声和梧桐树,池塘里的荷花香味,营造了一种宁静却又悲凉的氛围。
- 乡程更杳:回乡的路途更加遥远,表达了归家的艰难。
- 鸳鸯湖小:鸳鸯湖象征着思念,湖小则反映出心中忧伤的渺小感。
- 水驿西风:水边的驿站,西风传递着归乡的情感。
- 一绳新雁横处:新飞的雁在空中,象征着归来的希望。
- 柴门闭好:关好柴门,象征着归家后的宁静与安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鸳鸯湖小”比喻思乡情深,湖水的渺小反映内心的孤独。
- 拟人:如“院雨梧桐”,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内心的惆怅。
- 对仗:如“柴门闭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宁静乡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雨:象征着忧伤与孤独。
- 鸳鸯湖:象征着思念与乡情。
- 柴门:象征着归家的温暖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城又是经年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伤感
- C. 无所谓
- D. 愤怒
-
“水驿西风”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冷漠
- B. 归乡的希望
- C. 迷茫
- D. 遥远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龚翔麟的《台城路 送桃乡农归长水》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龚翔麟更侧重于归家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孤独与愁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