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时间: 2025-01-27 03:3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咏
作者: 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次过,
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
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
岂信人间胜著多。
白话文翻译
在牢狱中被囚禁,仍然偶尔走过,
但我依然不放弃我的音乐和歌唱。
即使死亡也未曾让我放弃心志,
贫穷又能如何束缚我呢!
用二十两棉花做成破被,
用三根松木煮成空锅。
即使整个冬天也要过得堂堂正正,
岂能相信人世间的胜利会更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锋镝:指锋利的兵器,这里引申为遭受的困境。
- 牢囚:被监禁。
- 弦歌:指音乐和歌唱。
- 输心去:放弃自己的心志。
- 奈我何:怎么能对我造成困扰。
- 廿两:二十两,古代的重量单位。
- 煮空锅:指没有食物可煮。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众所周知的典故,但表现出一种面对困境的坚韧精神,类似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桂岑,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主张“以民为本”,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坚持。
创作背景: 《山居杂咏》创作于黄宗羲隐居山林时期,在战乱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内心信念的态度。
诗歌鉴赏
《山居杂咏》展示了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黄宗羲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种生活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到“锋镝牢囚取次过”,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但接下来却用“依然不废我弦歌”来强调作者内心的坚持和不屈。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展现出了一种深厚的生命力。
此外,诗中提到的“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直接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临死亡和贫穷,也绝不轻易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这显示出一种超越物质和生死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联“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不仅总结了前面的情感,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即便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要以高昂的姿态面对生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锋镝牢囚取次过”——被锋利的兵器所困,暗指生活的艰难。
- “依然不废我弦歌”——尽管面临困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热爱。
- “死犹未肯输心去”——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愿意放弃内心的追求。
- “贫亦岂能奈我何”——贫穷又能如何,表达了对物质的蔑视。
- “廿两棉花装破被”——生活的拮据和简朴。
- “三根松木煮空锅”——食物的匮乏。
- “一冬也是堂堂地”——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过得有气节。
- “岂信人间胜著多”——对世俗成功的怀疑,强调内心的丰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死犹未肯输心去”与“贫亦岂能奈我何”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排比:如“廿两棉花”、“三根松木”是对生活简朴的描绘。
- 反问:通过反问“岂信人间胜著多”强调自身的信念。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在逆境中坚守内心信仰与追求的主题,展现了对物质与外界成功的超然态度。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彰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锋镝:象征生活的艰难与困扰。
- 弦歌:象征理想与追求。
- 贫:象征物质匮乏。
- 冬:象征艰苦的时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坚持与对生活的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锋镝”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艰难
B. 美丽的风景
C. 朋友的支持 -
“死犹未肯输心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坚持内心的追求
C. 对贫穷的接受 -
诗中提到的“贫亦岂能奈我何”说明了作者的哪种态度? A. 对贫穷的绝望
B. 对物质的蔑视
C. 对生活的依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黄宗羲的《山居杂咏》与陶渊明的《饮酒》在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陶渊明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黄宗羲则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理想,两者都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黄宗羲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