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八景》
时间: 2025-01-22 07:5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阳八景
作者: 陈淑均 〔清代〕
一湾三十里平沙,
笑指雕题近水家。
雁起芦边秋涨阔,
花疏蓼外夕阳斜。
溪光润带禾千顷,
洞口流交树八叉。
盼到月眉围尽处,
恍疑晚市聚鱼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兰阳地区的美丽景色。诗人首先提到一条三十里长的平坦沙滩,轻松地指着水边的雕刻题字,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家园。随着秋天的到来,雁群在芦苇旁起飞,水面变得宽阔;而在夕阳的映照下,花朵在蓼草旁显得稀疏。溪流的光泽滋润着千顷的稻田,山洞口处的树木交错成八叉的形状。诗人期待着月亮照耀到的地方,恍惚间仿佛看见夜市聚集着许多鱼虾。
注释
- 一湾:指一条弯曲的水域,形容景色的柔和。
- 三十里:形容沙滩的长度,给人以广阔的感觉。
- 雕题:指在石上刻字,常用于纪念或标示。
- 雁起:指大雁起飞,寓意秋天来临。
- 芦边:指芦苇边缘。
- 夕阳斜:指傍晚时分的阳光,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溪光:溪水的光泽,反射出阳光。
- 禾千顷:形容稻田广袤。
- 洞口流交:形容山洞口的溪水流动交错。
- 月眉围尽处:指月亮快要落下的地方。
- 晚市聚鱼虾:指傍晚时分,市场上聚集的鱼虾,生动描绘出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淑均,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兰阳八景》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汇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兰阳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
诗歌鉴赏
《兰阳八景》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息。诗人用简练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将兰阳的自然景观表现得生动而真实。从“平沙”到“夕阳斜”,每一句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中的意象如“雁起”与“溪光”,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蕴含了秋天的情感,显得格外动人。
尤其是最后一句“恍疑晚市聚鱼虾”,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这种对比与结合,使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宏伟,又有生活的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于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湾三十里平沙:描绘出开阔的沙滩,给人以广阔的视野。
- 笑指雕题近水家:表现诗人自豪的情感,指着水边的题字,透露出一种亲切感。
- 雁起芦边秋涨阔:秋天的气息,雁群飞起,水面因涨潮而显得宽广。
- 花疏蓼外夕阳斜:晚霞映照下,花朵稀疏而美丽。
- 溪光润带禾千顷:溪水的光泽滋润稻田,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 洞口流交树八叉:山洞口的溪水流动,树木交错,生动形象。
- 盼到月眉围尽处:期待月色笼罩的地方,带有一种期待与幻想。
- 恍疑晚市聚鱼虾:生动描绘出夜市的热闹,给人以生活的温暖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眉”,将月亮比作眉毛,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溪光润带”,将光泽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兰阳的自然风光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沙:象征开阔与宁静。
- 雁:代表秋天与迁徙的情感。
- 夕阳:象征温暖与回忆。
- 溪光:代表生命与滋润。
- 月眉:象征宁静与美好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沙”有多长?
- A. 十里
- B. 三十里
- C. 五十里
-
“雁起芦边秋涨阔”中“秋”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诗中描写的“晚市聚鱼虾”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气息?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悲伤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兰阳八景》与《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兰阳八景》更具生活气息,而《登鹳雀楼》则表现了壮丽的山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