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八景》
时间: 2025-01-24 12:1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阳八景》
入我襟怀在此间,
西峰不独一员山。
何人解向红尘洒,对景能消白昼閒。
帘放竹猗秋水碧,
栏扶花亚夕阳殷。
披衣兴到馀酣处,
桨打溪头弄月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兰阳的感受。他说,自己心中所怀的情感和景色都是在这一片地方。西峰并不是唯一的一座山,谁能理解在红尘中洒下的情感呢?只有面对美景时,才能消磨白昼的闲暇。帘子打开,竹子在秋水中显得碧绿;栏杆支撑着花朵,夕阳的余晖显得分外美丽。披衣而起,兴致高涨,直到饮酒的余兴未尽,划桨在溪头嬉戏于月光之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襟怀:指内心的情感和志向。
- 红尘:指世俗或人间的纷扰。
- 帘放:指放下窗帘。
- 竹猗:指竹子郁郁葱葱的样子。
- 栏扶:指栏杆支撑着。
- 花亚:可能指花的形态,形容花朵的姿态。
- 馀酣处:指酒兴未尽的地方。
- 桨打溪头:指用桨划动水面。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淑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兰阳八景》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兰阳地区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兰阳八景》作为一首描绘自然与情感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兰阳美景的深切感受。全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思考。前四句以“襟怀”开头,强调内心所怀的情感与外界自然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尘世纷扰的反思。后四句则通过描绘竹水秋色与夕阳美景,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悠然的意境。诗人通过披衣、划桨等动作,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凝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竹、秋水、夕阳等元素相互交织,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宁静。诗中的“白昼闲”与“馀酣处”更是对时间与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整体上看,这首诗既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自然描绘,是清代诗歌中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我襟怀在此间:表达诗人此刻的情感与思绪在此地汇聚。
- 西峰不独一员山:西边的山峰并不是唯一的,暗示自然的多样与丰富。
- 何人解向红尘洒:质疑谁能理解在红尘中洒下的情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感。
- 对景能消白昼闲:面对美景时,可以消磨白天的闲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帘放竹猗秋水碧:描绘出竹子在秋水中的美丽景象,展现自然的生机。
- 栏扶花亚夕阳殷:夕阳下的花朵被栏杆支撑,展现出一种温馨的画面。
- 披衣兴到馀酣处:披衣而起,兴致未尽,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 桨打溪头弄月还:用桨划动溪水,嬉戏于月光下,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快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色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竹猗秋水碧”通过色彩的描绘加强了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
- 秋水:象征宁静、愉悦。
- 夕阳:象征希望与温暖。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峰”是指什么?
A. 仅一座山
B. 多座山
C. 一片森林
D. 一条河流 -
“何人解向红尘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D. 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相比,陈淑均的诗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陈淑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