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石歌赠钟文学赴诏州》
时间: 2025-01-26 05:3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有虞帝奏韶之遗石,乃在庾岭之南曲江之侧。盘盘兀兀三十六,秋霞流红雪凝白。重华一去不复来,落花流水空苍苔。晴云照天紫凤没,明月绕树猿声哀。送君韶阳去,因作韶石歌。君今南上登嵯峨,诸生环佩鸣相摩。振皇风兮返淳和,我思虞帝感慨多。安得御气游其阿,南望苍梧吊湘波,为君日夕攀云萝。山遥水远不可极,韶石韶石奈尔何。
白话文翻译:
古时虞帝奏乐的遗石,位于庾岭南侧的曲江之畔。那石头高耸入云,有三十六块,秋天的霞光映红了它,雪白的凝霜覆盖其上。重华(指虞舜)一去不复返,落花流水,只留下青苔苍苍。晴天的云照亮了天空,紫色的凤凰消失,明月绕树而行,猿声哀怨。送君去韶阳,我因此作了《韶石歌》。你现在南上攀登险峻的山峦,年轻的学子们佩戴铃铛相互碰撞发出声响。振兴皇室之风,恢复淳朴和谐,我对虞帝的感慨愈加深厚。怎么才能驾驭气势游览他的阿(故地),南望苍梧山怀念湘江的波涛,日夜为你攀登云间的藤萝。山水遥远,无法抵达,韶石啊韶石,你让我如何面对?
注释:
- 虞帝:指虞舜,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位明君。
- 韶石:指虞舜所奏乐器的遗址,象征着美好音乐和文化。
- 重华:虞舜的别称,表示对其的怀念。
- 环佩:指学子们佩戴的乐器,象征着学问和风雅。
- 苍梧:指苍梧山,位于今湖南省,是传说中湘君的居所。
- 云萝:指云间的藤萝,象征着高远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崧(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诗才和对古诗的继承而闻名。刘崧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崧送别朋友钟文学赴诏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借韶石之美,抒发对虞帝、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韶石歌赠钟文学赴诏州》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理的送别诗。诗中以“韶石”为引,借古人之事传递今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友人的眷恋。开头以“古有虞帝奏韶之遗石”引出,设下了一个悠远的历史背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场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韶石的景象,石高耸、霞光映照,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通过“重华一去不复来”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人物的向往,情感愈发浓厚。随着送别的情景展开,诗中描绘了友人南行的场景,借助“诸生环佩鸣相摩”的音响效果,渲染出送行的热闹与温情。
最后,诗人用“安得御气游其阿”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友人的祝福,情感在此达到高潮。整首诗通过对韶石的描绘,结合历史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韶石”的位置和外观,营造出一种历史悠久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重华一去不复来”引发对过往的追忆,表达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第三联描写送别的情境,友人的南上与读书人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韶石比作历史的见证,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对仗:例如“晴云照天,紫凤没”,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诗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 该诗通过对友人送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意象分析:
- 韶石: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重华:代表历史人物的流逝,传达对伟人的怀念。
- 苍梧: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追忆。
- 云萝: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韶石歌是为谁而作的? A. 刘崧
B. 钟文学
C. 虞帝
D. 重华 -
诗中提到的“苍梧”指的是? A. 一种石头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种植物 -
诗中“重华一去不复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韶石歌》更多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思考,而《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更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崧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