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

时间: 2025-01-11 19:50:25

无边春意正冲融,十幅归帆到淛东。

照水杏花红翦翦,弄晴杨柳绿茸茸。

风光并入吟毫里,山色都归醉眼中。

说与林间子规道,丁宁不必向东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边春意正冲融,十幅归帆到淛东。
照水杏花红翦翦,弄晴杨柳绿茸茸。
风光并入吟毫里,山色都归醉眼中。
说与林间子规道,丁宁不必向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春意盎然,归帆在淛东(今江苏淮安)上迎风而行。水面上,杏花在阳光下绽放,红艳如翦;晴天里,杨柳嫩绿,生机勃勃。美丽的风光尽收于我的笔下,山色也都映入醉人的眼中。我对林中的杜鹃说,何必向东风诉说我的情思呢?


注释:

  • 淛东:今江苏淮安地区,古称淛水,水域辽阔。
  • 照水杏花:杏花在水面映照,形容春景的美丽。
  • 翦翦:形容花瓣轻薄如剪,鲜艳动人。
  • 弄晴杨柳:形容春日晴好,杨柳翠绿,生机盎然。
  • 风光并入吟毫里:意指美景化作诗歌的灵感。
  • 子规:杜鹃,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良能,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寄情于自然。

创作背景:

《东归》写于春天,描绘了归途中的美丽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及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浓厚的田园情怀。


诗歌鉴赏:

《东归》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无边春意正冲融”,用“无边”形容春天的气息,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春意充盈,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活力。接下来的“十幅归帆到淛东”则巧妙地将春天与归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归乡氛围。

在景物的描写上,诗中“照水杏花红翦翦”与“弄晴杨柳绿茸茸”相映成趣。杏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杨柳则在晴日中显得生机勃勃,这些细致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自然的色彩与生命的律动。

诗的后半部分,“风光并入吟毫里,山色都归醉眼中”,表达了作者将眼前的美景化作诗歌灵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爱。最后一句“说与林间子规道,丁宁不必向东风”,则是一种淡淡的情怀,作者似乎在告诉林间的杜鹃,自己的情感不需借助东风传达,反而更愿意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中。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风光,更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洒脱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边春意正冲融:描绘春天的气息弥漫,生机盎然。
  2. 十幅归帆到淛东:归帆象征希望与归属,地点的选择使景象更具地方特色。
  3. 照水杏花红翦翦:通过水面反射,强调杏花的娇艳,生动形象。
  4. 弄晴杨柳绿茸茸:晴朗的天气下,杨柳显得特别生机勃勃。
  5. 风光并入吟毫里:美好的风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强调诗人对美的敏感性。
  6. 山色都归醉眼中:山的美色在诗人眼中融入心中,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说与林间子规道:将自己的心声对杜鹃诉说,寓意深远。
  8. 丁宁不必向东风:不需要借助外力表达情感,强调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意无边,形象化。
  • 拟人:杜鹃被赋予说话的能力,增添情感。
  • 对仗:如“红翦翦,绿茸茸”,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恬淡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意: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归帆:代表归属与希望。
  • 杏花:美丽与生命的象征。
  • 杨柳:春天的象征,生命力的表现。
  • 子规:代表思乡情怀与情感诉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淛东”是指哪个地方?

    • A. 江苏淮安
    • B. 浙江杭州
    • C. 安徽合肥
    • D. 上海
  2. “照水杏花红翦翦”中“翦翦”指的是什么?

    • A. 形容花瓣
    • B. 形容水面
    • C. 形容春风
    • D. 形容天空
  3. 诗中“说与林间子规道”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鹦鹉
    • C. 杜鹃
    • D. 乌鸦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喻良能《东归》王维《山居秋暝》
    • 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东归》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归属感,而《山居秋暝》则渗透着秋天的宁静与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