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吴江》
时间: 2025-01-11 12:5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吴江
作者: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
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
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
莫醉笙歌掩华堂。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客馆里,人少得可怜,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远离姑苏城,远处的树木显得苍翠而遥远。
江湖的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格外高耸,
银河的星辰在秋天的夜晚渐渐归去,广阔的殿堂显得凉意袭人。
月光照转,青梧树上,喜鹊的影子随之移动;
露水低洼,红草上湿润的萤火虫闪烁着微光。
文人雅士应该多多思考,
不要沉醉于笙歌声中而遮蔽了华丽的堂屋。
注释:
- 堠馆:指的是偏僻的客馆,形容人烟稀少。
- 姑苏:古城名,即今苏州,因其美丽的景色而闻名。
- 江湖潮落:江湖的潮水退去,形容时光流逝。
- 河汉:指银河,古代人称之为河汉。
- 碧梧:青色的梧桐树,常用来象征高洁。
- 文园诗侣:指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婉约、清新见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杜牧的生活正值唐朝衰落之时,诗中常流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渡吴江》创作于杜牧游历时,正值夜晚,他在吴江边的客馆中,感受到夜色的悠长与孤寂,因而生发出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此诗表达了他在宁静夜晚中的孤独感和对诗友的呼唤。
诗歌鉴赏:
《渡吴江》是杜牧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开篇“堠馆人稀夜更长”,表达了诗人身处的环境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而“姑苏城远树苍苍”则通过“远”字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立感,远处的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愈加苍茫。
接下来的“江湖潮落高楼迥”,则借助潮水的退去和高楼的耸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河汉秋归广殿凉”则描绘了秋夜的清寒,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凉意。
后半部分,诗人以“月转碧梧移鹊影”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露低红草湿萤光”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静谧和诗意。最后两句“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表达了对文人朋友的寄语,提醒他们在享乐中要多思考人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体现了杜牧对人生的思考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堠馆人稀夜更长:描写偏僻客馆里人少,夜晚显得漫长,表现孤独感。
- 姑苏城远树苍苍:远离繁华的姑苏城,树木在夜色中显得苍翠,象征着远离喧嚣。
- 江湖潮落高楼迥:潮水退去,高楼更加显得高耸,暗示时间的流逝。
- 河汉秋归广殿凉:银河的星辰在秋夜归去,广阔的殿堂中透出凉意,表现季节的变化。
- 月转碧梧移鹊影:月光照在梧桐树上,喜鹊的影子随之移动,展现美好景象。
- 露低红草湿萤光:露水湿润红草,萤火虫在其间闪烁,描绘出静谧之美。
- 文园诗侣应多思:呼唤与文人朋友多思考,体现对友谊的重视。
- 莫醉笙歌掩华堂:劝诫朋友不要沉醉于歌舞之中,忽略了更重要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转碧梧”和“露低红草”,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通过“月”、“露”、“草”、“萤光”等意象,营造出夜晚的静谧与美。
- 比喻:将人生比作江湖潮落,暗示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堠馆:象征孤独与疏离。
- 姑苏城:象征繁华与喧闹。
- 江湖潮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月与露:象征美好与宁静。
- 文园:象征友情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姑苏城”现在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苏州
- C. 南京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两句劝诫文人朋友不要沉醉于___。
-
判断题:诗中“河汉”是指银河的意思。(对/错)
答案:
- B. 苏州
- 笙歌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夜晚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鹿柴》:体现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是对夜晚的描写,但更多展现忧国之情,与杜牧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杜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