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与友人宿》
时间: 2024-09-19 21:5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与友人宿
作者: 杜牧 〔唐代〕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白话文翻译:
我和朋友在楚国游历,已是十个霜降的季节,心中万千烦恼,难以承受。
蒹葭上露珠晶莹,白色的莲花在浅水塘中摇曳,夜晚的砧声清晰,银河映照着凉意。
远在云外的山川,梦境早已远去;天涯路途遥远,作为旅客的愁绪更是绵长。
寒冷的城市即将破晓,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我仍然在东轩卧床,月光洒满了床铺。
注释:
-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象征着诗人和朋友的共同游历之地。
- 十霜:指十个冬霜,象征时间的流逝。
- 蒹葭: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象征孤寂和哀愁。
- 砧杵:指砧板和杵,形容夜晚的宁静与劳动的声音。
- 河汉:指银河,象征夜空的浩瀚与清凉。
- 东轩:东边的窗户,指诗人卧室的方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以小诗见长,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时事风景,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秋夜与友人宿》创作于杜牧与友人一同旅行的秋夜,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内心的忧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秋夜与友人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人心的愁苦。诗的开篇以“楚国同游过十霜”引出,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万重心事则是对人世间纷扰的感慨。接着用蒹葭和莲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孤寂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这里的山川和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游子的孤独与迷茫。最后一句“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则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夜深的思考结合,静谧的夜晚与即将破晓的希望交织,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冷清与内心的复杂,透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国同游过十霜:与友人在楚国游历,已是冬天来临,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 万重心事几堪伤:心中有万千烦恼,令人感到痛苦。
- 蒹葭露白莲塘浅:描绘秋夜景象,蒹葭上沾满露水,白莲花在水中摇曳,增加了夜的清冷之感。
- 砧杵夜清河汉凉:夜晚的砧声清晰,银河映照出一片凉意,反映出安静的夜晚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云外山川归梦远:远方的山川与梦境渐行渐远,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 天涯岐路客愁长:作为旅人的愁绪在漫长的旅途中不断增加。
- 寒城欲晓闻吹笛:寒冷的城市即将破晓,远处传来笛声,增添了几分孤独与思索。
- 犹卧东轩月满床:诗人依然躺在窗前,月光洒满床铺,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如“蒹葭露白”象征孤独。
- 对仗:如“云外山川”与“天涯岐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运用“砧杵”、“河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复杂情感,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孤独与哀愁。
- 露:象征清冷与思念。
- 河汉:象征浩渺的宇宙和人生的渺小。
- 笛声:代表着远方的呼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秋夜与友人宿》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蒹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理想
- D. 幸福
-
“寒城欲晓闻吹笛”中的“寒城”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温暖的城市
- B. 一座即将破晓的城市
- C. 一座繁华的城市
- D. 一座荒凉的城市
答案:
- C. 秋天
- B. 孤独
- B. 一座即将破晓的城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思念。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夜与友人宿》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索,但杜牧更侧重于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都有共通之处,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