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时间: 2025-01-11 11:1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感到无从自由。夕阳下,角声悠扬,勾起了他的思绪。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尽,芳草如茵,何时才能放下心中的怨恨?眼前的景象却模糊不清,心灵的追求又何在?谁能像张公子那样,轻松吟咏千首诗,享受万户人家的荣华富贵?
注释:
- 百感:形容各种复杂的情感。
- 角声:指角笛的声音,古代乐器。
- 夕阳楼:指夕阳下的楼阁,象征孤独和思索。
- 芳草:指美丽的草地,象征希望和青春。
- 睫:指眼睫毛,这里表示眼前的事物。
- 道非身外:指追求的事物并非身外之物,而是内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绝,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常以咏史、咏怀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池州九峰楼时,表达了他对友人张祜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人面对浩瀚的自然,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思念。角声的悠扬和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同碧山的草木,无尽无休,充满了怨恨和无奈。通过“睫在眼前长不见”,诗人揭示了自身的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到了张公子,表现出诗人的羡慕与钦佩,认为张公子如同诗歌的化身,轻松自在地吟诵着,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感中来不自由:表达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感到被束缚。
- 角声孤起夕阳楼:夕阳下角声响起,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中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止境。
- 芳草何年恨即休:对悲伤的怨恨何时才能放下?
- 睫在眼前长不见:眼前的事物却模糊不清,情感的追求变得渺茫。
- 道非身外更何求:追求的其实是内心的向往,而非外在的东西。
- 谁人得似张公子:感慨张公子的才华和生活的洒脱。
- 千首诗轻万户侯:赞美张公子的诗才与地位,强调诗歌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无尽的芳草,象征生命的绵延。
- 拟人:用“角声”表达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百感中来不自由”与“道非身外更何求”,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对友人的怀念,揭示了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人生的黄昏与孤独。
- 角声:代表着思乡之情与孤独的心境。
- 芳草:象征青春、希望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张公子”指的是谁?
A. 张祜
B. 张旭
C. 张九龄
D. 张扬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与此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展现了对人生和友人的思考,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