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树影》

时间: 2025-01-26 04:44:52

浅含烟,低带日。

斜倚画檐侧。

似叶非花,清景自狼藉。

殷勤几曲朱栏,愁他压损,长只近、玉人帘隙。

幽梦寂。

曾记一径无人,绿阴坐吹笛。

浅动风枝,镇扫愁无力。

几回淡月昏黄,迷离满地,扶不起、一庭秋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浅含烟,低带日。斜倚画檐侧。似叶非花,清景自狼藉。殷勤几曲朱栏,愁他压损,长只近玉人帘隙。幽梦寂。曾记一径无人,绿阴坐吹笛。浅动风枝,镇扫愁无力。几回淡月昏黄,迷离满地,扶不起一庭秋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凄凉的秋日景象。烟雾轻轻缭绕,阳光微微透过,斜靠在屋檐边的景色,似乎有叶子却不是花,清新的景致却显得杂乱无章。几曲朱色的栏杆上,愁苦的心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仿佛只能在那玉人窗前窥探。幽静的梦境中,曾记得那条无人走的小径,绿荫下坐着吹笛的人。微风轻拂,树枝轻摇,仿佛要将心中的愁苦一扫而空。然而几次淡月已经昏黄,迷离的景象满地铺散,无法再支撑起一庭的秋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浅含烟:轻薄的烟雾。
  • 低带日:阳光微弱,似乎低垂着。
  • 斜倚画檐:斜靠在装饰的屋檐旁边。
  • 清景自狼藉:清新的景象却显得杂乱不堪。
  • 殷勤:热情,细心。

典故解析: “玉人”通常指美丽的女子,多用于古诗词中作为爱慕或思念的对象。本诗中的“玉人”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理想的爱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清代诗人,字子夔,号慎斋。他以才情横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之时。诗人常常以自然景物来寄托个人的情感与思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树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失去的哀伤。开篇的“浅含烟,低带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是薄雾笼罩下的清晨,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似叶非花,清景自狼藉”,在这句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朱栏的“殷勤”则透露出一种渴望与无奈,似乎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力感。

下文中提到的绿阴和吹笛,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但随着几回淡月昏黄,诗人又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萧瑟,令人倍感惆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含烟,低带日:描绘烟雾轻薄,阳光微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斜倚画檐侧:景物斜靠在屋檐旁边,暗示一种静谧的状态。
  • 似叶非花,清景自狼藉:表面看来似乎有绿叶,却没有花,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殷勤几曲朱栏:朱色的栏杆显得温暖,但又透出一丝愁苦。
  • 愁他压损,长只近玉人帘隙:愁苦的情感压得人透不过气,唯有在心中想念那美丽的女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似叶非花”比喻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拟人:让自然景物像有情感一样,传达内心的愁苦。
  • 对仗:如“幽梦寂”与“曾记一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朦胧与不确定。
  • :代表光明与温暖。
  • 朱栏:象征着美好与温情。
  • 绿阴:自然的安宁与宁静。
  • :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浅含烟”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氛围?

    • A. 明亮
    • B. 朦胧
    • C. 暗淡
    • D. 热闹
  2. “似叶非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期望
    • B. 失落
    • C. 欢喜
    • D. 愤怒
  3. 诗人用“朱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平静
    • B. 愁苦
    • C. 兴奋
    • D.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叶恭绰与李清照的作品都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但叶恭绰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