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行》

时间: 2025-01-10 18:19:16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辽东万里辽水曲,
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
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
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
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
有身不向辽东行。

白话文翻译

辽东的辽水蜿蜒万里,
古老的戍楼无城无屋。
黄云覆盖大地,雪山如屏,
不惜花费黄金来买衣服。
战斗之后各自收回弓箭,
向西回首家乡遥远。
年年县郡送走征人,
又将与辽东的丘陵相遇。
宁愿在故乡的草木间生活,
也不愿向辽东去行军。

注释

  • 辽东:指的是历史上辽国的领土,现今指中国东北地区。
  • 万里:形容辽东的广阔。
  • 古戍:古老的防御工事。
  • 黄云:指气候恶劣的天气,黄云遮天。
  • 不惜黄金:为了御寒,愿意花费金钱。
  • 战回:战斗后归来。
  • 家乡远:乡村与辽东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安,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京城,后任地方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边塞为题材。王建的诗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著称。

创作背景

《辽东行》写于王建担任边塞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战乱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辽东的荒凉与严酷,反映了士兵在战地的艰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辽东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士兵在辽东战场的艰苦生活与对家乡的思念。全诗以辽东的自然景观和战斗场景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画面:辽水曲折流淌,古戍矗立却无城无屋,黄云覆盖,雪山耸立,造成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氛围。诗中“宁为草木乡中生”一句,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突显出战士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辽东万里辽水曲:描绘辽东的辽阔与水系的曲折,暗示着辽东的广袤与复杂。
  • 古戍无城复无屋:古老的防守工事,周边却荒凉,没有城镇和房屋,表现出战乱带来的破败。
  • 黄云盖地雪作山:黄云笼罩,雪堆如山,描绘出天气的恶劣,战场环境的严酷。
  • 不惜黄金买衣服:为了抵御严寒,士兵宁愿花费昂贵的金钱购买御寒衣物,显示出生存的艰难。
  • 战回各自收弓箭:战斗结束后,士兵们各自收起武器,暗含战争的无奈与疲惫。
  • 正西回面家乡远:回望西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
  • 年年郡县送征人:年复一年,地方政府送走征兵,反映出战争的持续性与士兵的无奈。
  • 将与辽东作丘坂:即便征人归来,仍然要与辽东的地形艰难作斗争。
  • 宁为草木乡中生:宁愿在乡间的草木中生活,表达出对和平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 有身不向辽东行:即使有身体,也不愿意再去辽东参战,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古戍无城复无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比喻如“雪作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气候的严酷。
  • 夸张:辽东的辽阔用“万里”形容,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在战乱中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值得深思。

意象分析

  • 辽水:象征辽东的广阔与冷峻。
  • 古戍:代表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痕迹。
  • 黄云、雪山:象征自然环境的恶劣与生存的艰难。
  • 黄金:象征生存的代价与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草木:象征自然的安宁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辽东行》的作者是谁? A. 王建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古戍”主要指什么? A. 古老的城池
    B. 古老的防御工事
    C. 古代的战场
    D. 古代的村落

  3. “宁为草木乡中生”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斗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同样描绘了边塞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与对和平的向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探讨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