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逢故人》

时间: 2025-01-10 22:22:08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逢故人
作者:王建 〔唐代〕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在边塞与老朋友相遇的场景。诗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身上满是伤痕,见到故人时,两鬓已斑白。时常思念故乡,不知道何时能收到家乡的消息,每天都在计算着回家的路程。骑马登上寒冷的垄头,驱赶着羊群进入荒废的城邑。羌笛的曲子在耳边响起,让人不禁醉倒在海西的营地里。

注释:

  • 百战一身在:经历过百战,身上沾满了战斗的痕迹。
  • 白发生:头发已经变白,暗示年岁已高。
  • 乡信:故乡的消息,关心家乡的动态。
  • 寒垄:寒冷的坡垄,指边塞的环境。
  • 废城:荒废的城池,描绘出边塞的萧条。
  • 羌笳:羌族的乐器,常在边塞地区流行,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羌笳”在古代边塞诗中常和思乡情绪联系在一起,羌族是西北民族的一部分,诗中提及的乐器更是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语言简练而质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常年征战,时常思念故乡,和老朋友的相遇让他感慨万千,寄托了对和平与乡土的向往。

诗歌鉴赏:

《塞上逢故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反思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百战一身在”引入,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身为战士的艰辛与无奈。接着,朋友的白发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在对故乡消息的渴望中,诗人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路程,显示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描绘寒垄的意象,有助于塑造出边塞的冷峻环境,进而与“驱羊入废城”形成对比,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的“羌笳三两曲”则以音乐的形式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带来了人性的温暖和乡思的浓厚。整首诗情感真挚,气氛深沉,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思念,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一身在”:经历数十场战斗,身上满是伤痛。
  2. “相逢白发生”:与故人相遇,彼此的白发突显了岁月的流逝。
  3. “何时得乡信”:不知何时能收到故乡的消息,表现了对家乡的渴望。
  4. “每日算归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路程,显示了对归乡的期盼。
  5. “走马登寒垄”:骑马走上寒冷的坡垄,描绘出边塞的环境。
  6. “驱羊入废城”:驱赶羊群进入荒废的城池,暗示了生活的困境。
  7. “羌笳三两曲”:悠扬的羌笛声,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温暖的故乡。
  8. “人醉海西营”:人们在海西营地中沉醉,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放纵与释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形成了平衡的句式结构。
  • 意象:如“白发生”与“羌笳”,既传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又引发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动荡年代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战:战斗的象征,代表着战争的残酷。
  • 白发生:岁月流逝的象征,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 寒垄:边塞的寒冷环境,代表着孤独与萧条。
  • 羌笳:音乐的意象,象征着思乡之情与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年岁已高
    • B. 战斗胜利
    • C. 乡音未改
  2. “羌笳三两曲”中的“羌笳”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饮料
    • C. 一种动物
  3. 诗人每天都在算什么?

    • A. 战斗的时间
    • B. 归乡的路程
    • C. 朋友的消息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激烈,而王建的《塞上逢故人》则更多地反映了战士的孤独与无奈,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王建研究》
  • 《边塞诗的美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