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萧瑟,远听寒砧声急。应念征鸿无信息,夜凉吹玉笛。几许红楼岑寂,梦断楚江兰泽。明月梧桐清露滴,暗蛩吟败壁。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远处传来急促的砧声。应该是在思念远行的鸿雁,夜晚寒凉,悠扬的玉笛声在空中回荡。多少红楼已然寂静,梦境在楚江兰泽间断裂。明亮的月光照在梧桐树上,清露滴落,暗处的蟋蟀在破败的墙壁上低吟。
注释:
- 萧瑟:形容秋风萧条的样子。
- 寒砧:砧板,指的是远处的敲击声,暗喻孤独和思念。
- 征鸿:远行的鸿雁,象征游子或思念的对象。
- 玉笛:形容笛声清脆悦耳,常用于抒情。
- 红楼:可能指的是繁华的酒楼或闺房,象征繁华与寂静的对比。
- 楚江兰泽:指的是楚地的江河和兰泽,代表故乡或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嫣然,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她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诗人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展现了崔嫣然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风萧瑟,远听寒砧声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营造出孤独的情感基调。寒砧声的急促,仿佛在呼唤着远方的游子,让人感受到一种急切的思念。接下来的“应念征鸿无信息”,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对离去友人的期盼与无奈。夜晚的凉意和玉笛的悠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形成了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追忆。
后面的“几许红楼岑寂,梦断楚江兰泽”,描绘了繁华背后的宁静与寂寞,红楼的繁华与梦境的破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最后两句“明月梧桐清露滴,暗蛩吟败壁”,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夜晚,明月和清露象征着清澈和纯粹,而暗蛩的吟唱则渲染了孤独的氛围,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对人生、故乡与离愁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萧瑟,远听寒砧声急:秋风萧瑟,远处传来急促的敲砧声,暗示孤独与思念。
- 应念征鸿无信息:想到远方的鸿雁,感叹没有音信,表现对亲友的思念和无奈。
- 夜凉吹玉笛:夜晚清凉,吹奏的笛声清脆悦耳,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几许红楼岑寂:红楼寂静,暗示繁华的背后是孤独。
- 梦断楚江兰泽:梦境在楚江与兰泽之间破灭,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明月梧桐清露滴:明亮的月光照在梧桐树上,清露滴落,营造出清幽的夜晚氛围。
- 暗蛩吟败壁:暗处的蟋蟀在破败的墙壁上低吟,进一步渲染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砧声急”,将砧声比作急促的呐喊,表现思念之情。
- 拟人:如“暗蛩吟”,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明月梧桐”,使诗句韵律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对离别的伤感、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昔日繁华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萧条与孤独。
- 寒砧:暗示思念与忧愁。
- 征鸿:象征远行的游子,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
- 红楼:象征繁华与寂静的对比。
- 明月:象征清纯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砧声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思念
C. 惊讶 -
“明月梧桐清露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华的赞美
B. 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情景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谒金门》与《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思乡情感,但《谒金门》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直接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