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妆镜侧。那见卷衣人立。撩眼乱红春一色。争教莺语涩。道是上清沦谪。谁问青鸾消息。帽底霜丝空自惜。玉箫难再得。
白话文翻译
妆镜旁边,谁曾见到那身穿轻衣的人独自立着?她的眼神撩动着那满眼的春色,让人心绪纷乱。谁能叫黄莺的歌声不那么涩口呢?传说中她被贬下凡的青鸾,谁又在意她在天上的消息呢?帽子下的白发让我徒自怜惜,想再得那玉箫的愿望却已无望。
注释
- 妆镜:化妆用的镜子,象征着爱美或自我反省。
- 卷衣:轻衣,指轻薄的衣物,多用于春季。
- 莺语涩:黄莺的歌声听起来涩口,暗指心情的抑郁。
- 上清沦谪:指上清仙界的青鸾被贬,象征离别与失落。
- 霜丝:白发,象征衰老。
- 玉箫:象征美好的乐器,寓意美好的愿望。
典故解析
- 青鸾:青鸾是一种神鸟,常被用于比喻美好的爱情或理想生活。在古代文学中,青鸾常常与离别、失落相联系。
- 上清:道教中对仙界的称呼,代表着高洁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生活在对传统文化有高度尊重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落的感伤。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周之琦的晚年,正值他经历人生起伏,感受到衰老与离别之苦,因而诗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与怀旧之情。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感情细腻、意象丰富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的惋惜。开头“妆镜侧”引入了女性的柔美形象,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卷衣人立”则暗示了孤独与思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春色与莺声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眼中,却充满了涩口的苦涩。这种对立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
“道是上清沦谪”一句,诗人将自身的感情与仙界的青鸾相联系,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玉箫难再得”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形成了一种饱含哲理的总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妆镜侧:开篇即引入,暗示女性的细腻与美丽。
- 那见卷衣人立:指代一个孤独的女子,映射内心的孤独感。
- 撩眼乱红春一色:春色本应美好,但在此情此景中却引发了复杂情绪。
- 争教莺语涩:黄莺的歌声失去原有的清脆,反映了心情的低落。
- 道是上清沦谪:提到青鸾,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失落。
- 谁问青鸾消息: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无奈,暗示人们对理想的漠视。
- 帽底霜丝空自惜:自怜衰老,带有感叹人生无常的情感。
- 玉箫难再得:美好的愿望已无法实现,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鸾与玉箫的比喻,象征理想与美好。
- 拟人:莺语的涩口,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感,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伤。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镜:象征自我反省与美的追求。
- 春色: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带来惆怅。
- 青鸾:象征理想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玉箫:象征音乐与情感,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失落
C. 自由
D. 以上皆是 -
“帽底霜丝”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雪
C. 霜
D. 光阴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感伤
C. 忧愁
D. 期待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谒金门》: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谒金门》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理想的失落,反映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之琦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