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漏水声急促,谁能理解这两个人心中的曲折情感?那画有花鸟的屏风后,银色的蜡烛摇曳着光影,泪水顺着面颊流下,红润的脸颊上挂满了泪珠。心中懊恼,欢愉却总是不够。只允许我们在梦中追逐。今夜的明月照耀着,不知我又该去哪里栖息?那画桥的春水,依旧是那么的碧绿。
注释
- 春漏促:春天的时光流逝得很快。
- 罨画屏风:装饰有画的屏风。
- 银蜡烛:蜡烛的颜色像银一样,象征着温柔的灯光。
- 泪珠红蔌蔌:形容泪水如同红色的花朵般流淌。
- 懊恼:内心的懊悔和烦恼。
- 画桥:用画来描绘的桥,象征美好的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细致描写。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陈克在春天的一个夜晚所作,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失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困境。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诗的开头以“春漏促”引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紧接着“谁见两人心曲”则表达了情感的孤独和难以诉说的苦涩。接下来的“罨画屏风银蜡烛”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蜡烛的微光照亮了两人的相思,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泪水的描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泪珠红蔌蔌”勾勒出一种情感的奔涌,仿佛诉说着内心的懊恼与不满。诗人在这里展示了对欢娱的渴望却又感到不足,反映了对爱情的期盼与现实的失落。“只许梦中相逐”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只能在梦中实现的无奈。
最后两句“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以月亮和水的意象收尾,暗示了春夜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中蕴含着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漏促:春天的时间流逝得很快,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爱情的急迫。
- 谁见两人心曲:表达了对两人情感的理解与共鸣的渴望。
- 罨画屏风银蜡烛:描绘出一个温暖而又孤独的夜晚场景。
- 泪珠红蔌蔌:泪水流淌的形象,表现了内心的痛苦。
- 懊恼欢娱不足:心中懊恼,欢愉却总显得不够。
- 只许梦中相逐:只在梦中才能追逐理想的爱情。
- 今夜月明何处宿: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画桥春水绿:象征美好的春天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泪珠红蔌蔌”比喻内心的痛楚。
- 拟人:赋予春天以生命,表现其急促。
- 对仗:如“画桥春水绿”与“今夜月明何处宿”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泪:象征痛苦与无奈。
- 月:象征孤独与美好情感的寄托。
- 水:象征流动与变幻,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谒金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克
- C. 杜甫
-
诗中“春漏促”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春天的时间流逝得很快
- B. 春天的气候变化
- C. 春天的花开
-
“泪珠红蔌蔌”中的“泪珠”主要象征了什么?
- A. 喜悦
- B. 痛苦
- C. 忧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谒金门》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但李清照更多地侧重于女性的视角与情感的细腻,陈克则在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