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闻雁》

时间: 2025-01-26 05:34:57

愁渺渺。

禁得者番秋老。

云外南鸿音均好。

羡它归甚早。

锦帐带香风袅。

凤烛影分寒悄。

几点漏催天未晓。

一庭星月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渺渺。禁得者番秋老。云外南鸿音均好。羡它归甚早。锦帐带香风袅。凤烛影分寒悄。几点漏催天未晓。一庭星月皎。

白话文翻译:

愁绪无边,难以抑制,正是秋天来临的时候。远方传来南方大雁的鸣叫声,听起来格外动人。我羡慕别人的归家之路竟然如此迅速。帐中飘散着香气,轻风轻拂,蜡烛的影子在寒冷中显得微弱而冷清。时钟滴答,催促着天色未亮,一庭的星月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愁渺渺:愁苦无边,形容心情忧愁。
  • 禁得者番秋老:禁得者指被禁锢的人,秋老指秋天的到来。
  • 云外南鸿音均好:南方的大雁在云外鸣叫,声音悦耳动听。
  • 羡它归甚早:羡慕那些已经归家的大雁。
  • 锦帐带香风袅:华丽的帐子里弥漫着香气,细风轻轻拂动。
  • 凤烛影分寒悄:蜡烛的影子分开,显示出寒冷的寂静。
  • 几点漏催天未晓:时钟滴答,催促着天还未亮。
  • 一庭星月皎:庭院中星星和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古典诗词创作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谒金门 闻雁》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忧愁,借助对南雁归来的羡慕,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家的情感。该诗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天夜晚的愁苦心情。开头的“愁渺渺”便直入主题,带出了一种无边的愁苦。接着,诗人通过对大雁归来的羡慕,反映出自己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南鸿的鸣叫声如音符般动听,令他更加感到孤独。

锦帐与香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却又孤寂的氛围,凤烛的微光则强化了这一感觉,烘托出夜的寒冷与寂静。最后,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看到星月的皎洁,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也暗示着虽然内心愁苦,但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意象、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思考与哲理,令人在欣赏诗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自由与归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渺渺:直接表达诗人的愁苦。
  2. 禁得者番秋老:暗示诗人可能处于被禁锢的状态,秋天带来更深的孤独感。
  3. 云外南鸿音均好:用声音传达自然之美,反衬出孤独。
  4. 羡它归甚早:表现出对他人自由的羡慕。
  5. 锦帐带香风袅:描绘出一种温情的环境,却又增添了孤独感。
  6. 凤烛影分寒悄:表现出夜的冷清与静谧。
  7. 几点漏催天未晓: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焦急。
  8. 一庭星月皎:最后的美好意象,给人以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云外南鸿音均好”与“羡它归甚早”。
  • 比喻:通过大雁的归来象征归属与自由。
  • 拟人:时间的滴答声被赋予了催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孤独与渴望归属的情感,诗人在秋夜中通过自然的意象反映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南鸿:象征自由与归属。
  2. 锦帐:象征温暖的家,但同时也显得孤独。
  3. 凤烛:象征微弱的光明与希望。
  4. 星月:象征美好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渺渺”意指: A. 愁苦无边
    B. 快乐无边
    C. 思念无边
    答案:A

  2. 诗人羡慕的对象是: A. 自己
    B. 大雁
    C. 朋友
    答案:B

  3. “几点漏催天未晓”中的“漏”指的是: A. 时间
    B. 水
    C. 钟表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李白的情感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描绘战争带来的愁苦,与徐灿的个人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