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

时间: 2025-01-22 04:05:48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殒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

白话文翻译:

霜降时节,芦花凋零,泪水湿透了衣衫;
白发苍苍,再也无法倚靠在柴门上。
去年五月的黄梅雨季,
曾经借了袈裟去换米粮回家。

注释:

  • 霜殒:霜降,指霜冻的时节,常象征秋冬的来临。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象。
  • 泪湿衣:形容因思念而泪流满面,湿透衣衫。
  • 白头:形容年老,白发苍苍。
  • 柴扉:柴门,古时农村的门。
  • 去年五月:指的是诗人回忆的时间。
  • 黄梅雨:指五月时节的梅雨,湿润而阴沉的天气。
  • 典袈裟:借用僧人的袈裟,换取米粮,表现生活的艰辛。

典故解析:

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法衣,通常象征着修行与清贫。诗中借用袈裟来换米,体现了诗人生活的困苦和对母亲的思念。这一情感在古代汉诗中常见,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与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思念,诗风清新而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与恭对母亲的思念之际,可能是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后,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表达了对母爱的深切怀念与失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思母》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开篇“霜殒芦花泪湿衣”,以霜降的凋零和泪水的湿衣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接着“白头无复倚柴扉”,通过白发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以及失去依靠的无奈。最后两句提到的“去年五月黄梅雨”,用回忆的方式拉回到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袈裟与米的交换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揭示了诗人对母亲的依赖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母爱的深沉思念,情感真挚,字句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愁苦让人动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殒芦花泪湿衣: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表达了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感。
    • 白头无复倚柴扉:表现了年老无依的孤独感。
    • 去年五月黄梅雨:提到特定的时间,唤起回忆。
    • 曾典袈裟籴米归:用借物换米的细节,反映生活的艰难与对母亲的依赖。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通过景物的描写反衬人物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诗的主题围绕对母亲的思念与生活的苦难,展现了家庭关系的深厚与人对亲情的依赖。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萧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芦花:代表秋天的凋零,反映生命的无常。
  • 白头:象征老年与失去依靠,强调孤独感。
  • 袈裟:象征生活的清贫与对母亲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头”指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中年
    D. 幼年

  2. “霜殒芦花泪湿衣”中“泪湿衣”的意思是? A. 衣服被雨淋湿
    B. 因思念而流泪
    C. 衣服被霜冻湿
    D. 衣服被泪水洗净

  3. 诗中提到的“去年五月黄梅雨”主要是为了? A. 描述气候
    B. 唤起回忆
    C. 交代时间
    D. 说明季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思母》均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聚焦于兄弟情,而与恭则侧重于母爱,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