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18:13

天兵夜度辽,去家几千里。

霜落塞草腓,朔风动地起。

驰突羽林郎,召募良家子。

弓刀各在腰,人人乐殊死。

奋勇争先登,所向应披靡。

长歌早入关,誓将雪国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兵夜度辽,去家几千里。霜落塞草腓,朔风动地起。驰突羽林郎,召募良家子。弓刀各在腰,人人乐殊死。奋勇争先登,所向应披靡。长歌早入关,誓将雪国耻。

白话文翻译:

天上的军队在夜里越过辽河,从家乡出发已经几千里。霜霰落在边塞的草地上,北风卷动着大地。骑兵如飞,招募了良家子弟。每个人腰间佩带弓刀,人人都乐意赴死。大家奋勇争先,所向披靡。高歌着早早进入关隘,誓言要洗刷国家的耻辱。

注释:

  • 天兵:指天子或国家的军队。
  • 夜度辽:夜晚渡过辽河,辽河是指中国东北的辽河。
  • 霜落:霜降落,表示天气寒冷。
  • 塞草腓:边塞的草地,腓是指草茂盛的样子。
  • 良家子:指出身于良好家庭的年轻人。
  • 乐殊死:乐意为了大义而死。
  • 奋勇争先:积极勇敢地争取先行。
  • 披靡:形容敌人被击溃的样子。
  • 誓将雪国耻:发誓要洗刷国家的耻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卢龙云,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 创作背景:明代是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敌人的愤怒,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

诗歌鉴赏:

《出塞曲二首 其一》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边境战士的豪情壮志。开篇即以“天兵夜度辽”引入,画面感极强,暗示着即将展开的征战。接着,诗人用“霜落塞草腓”描绘寒冷的秋冬季节,给人以凛冽的感觉,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诗中提到的“驰突羽林郎”,突显出年轻战士的英勇与朝气,接下来的“弓刀各在腰”更是彰显出士兵们的战斗准备。每个人都乐意为国捐躯,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最后的“誓将雪国耻”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战士们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决心。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悲壮的氛围,又渗透着深刻的爱国情怀。诗人通过对战士们英勇形象的刻画,唤起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令人心潮澎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天兵在夜间渡过辽河,离开家乡几千里,强调了距离和艰难。
    • 第二联:霜降在边塞的草地上,北风使大地震动,描绘了边塞的严酷环境。
    • 第三联:骑兵如飞,招募了良家子弟,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 第四联:每人腰间都有弓刀,人人愿意为国捐躯,展示了士兵的决心。
    • 第五联:奋勇争先,所向披靡,强调了战士们的勇敢和战斗力。
    • 第六联:高歌着进入关隘,誓言洗刷国耻,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弓刀各在腰,人人乐殊死”,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军队比作“天兵”,增强了诗的气势。
    • 夸张:表达战士们乐意为国捐躯,表现出他们的英勇和壮志。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及对敌人的愤怒,展现了士人勇敢赴战的决心与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 天兵: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士兵的忠诚。
  • :象征严酷的环境和战争的艰辛。
  • 弓刀:代表武装和战斗的准备,象征士兵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家子”指的是: A. 富有家庭的孩子
    B. 出身于良好家庭的年轻人
    C. 士族子弟
    D. 农民的孩子

  2. 诗中的“誓将雪国耻”表达了什么? A. 对敌人的不屑
    B. 洗刷国家的耻辱
    C. 对和平的渴望
    D. 对战争的厌恶

  3. 诗中“奋勇争先登”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害怕
    B. 勇敢
    C. 退缩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思考。
  • 诗词对比: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战争的悲壮与个人的无奈,而卢龙云的《出塞曲》则展现了士兵的豪情壮志,前者更显悲凉,后者则充满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