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秋风吹入汉关,
北方的云和边境的月光洒满西山。
更要催促飞将去追赶骄横的敌人,
不要让沙场上的战马独自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昨夜:昨天晚上。
- 秋风:指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带有一丝凄凉之感。
- 汉关:指汉朝的边关,象征着国家的防线。
- 朔云:北方的云,通常指冷冷的云。
- 边月:边境的明月,暗示孤独与思乡之情。
- 飞将:指勇猛的将领,通常是用来形容擅长骑射的将军。
- 骄虏:骄横的敌人,指侵略者或强敌。
- 沙场:战场,指进行战争的地方。
- 匹马:单独的马,形容孤单、无助。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汉关”代表着历史上的边防,暗指古代边疆战争的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边疆防御是当时国家的重要任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武,字德裕,唐代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边疆作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受到重用。他的诗作多以军旅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创作背景:
《军城早秋》创作于秋季,时值边关战争的紧张时期。诗人身处军营,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凄凉氛围,借景抒情,表达对敌人的警惕与对胜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军城早秋》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渗透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气氛。开篇“昨夜秋风入汉关”便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的感受。秋风的吹入,不仅象征着季节的变换,更暗示了边境的紧张局势。接着“朔云边月满西山”,将自然景色与军事情境结合,边境上孤寂的月光与云朵,映衬出诗人心中的忧虑与责任感。
后两句“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直接传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关注与渴望,催促将领追击敌人,绝不容许孤军归来。这种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体现了士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以简练的语句,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严武作为一位军事将领的坚定信念与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秋风入汉关:描绘了秋风萧瑟的场景,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 朔云边月满西山:通过“朔云”和“边月”的结合,营造出一幅西山的宁静画面,同时也增添了孤独感。
- 更催飞将追骄虏:表达了对将领的催促,体现了诗人对战斗的关注与渴望。
- 莫遣沙场匹马还:表现出对战斗结果的担忧,不希望孤军返回,含有强烈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工整的对仗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战争情境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关的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警惕、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胜利的渴望,展现了士人对家国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变迁、哀愁。
- 朔云:代表北方的冷酷与孤独。
- 边月:象征思乡与孤寂。
- 飞将:象征着勇猛与果敢。
- 骄虏:象征敌人骄横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边防?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更催飞将追骄虏”中的“飞将”指的是:
- A. 勇猛的将领
- B. 逃跑的敌人
- C. 受伤的士兵
- D. 归来的战马
-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思乡之情
- B. 对战争的渴望与警惕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军城早秋》与《春望》,两首诗都在战争背景下表达对家国的忧虑,但《春望》的情感更加沉重,而《军城早秋》则充满了斗志与责任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严武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