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洞庭山》
时间: 2025-01-26 03:16:06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杂咏·洞庭山
作者:高启 〔明代〕
朝登西岩望太湖,
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
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
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
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
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
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
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
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
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
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
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
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
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
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
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
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
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
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
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
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白话文翻译
清晨登上西岩,眺望太湖,
湛蓝的天空与水面相连,孤云飘浮。
洞庭山缥缈,两峰耸立,
就像碧海上漂浮的方形壶。
曾听说此山有古老的灵气,
蛇虎绝迹,樵夫欢喜。
深夜涛声,恐怕惊扰了我的梦,
五月的石气,令人肌肤感到寒冷。
居住在这里的人仿佛是武陵的客人,
家中种着橘子和柚子,收成用作租金。
高风起时,沙鸟纷纷避让,
明月未出,猿猴已在呼叫。
山中有林屋,正是仙人居所,
银色房屋、石室,开设金铺。
罗浮山与峨眉山互相通达,
还有通往非人之途的秘密通道。
天后每次降龙,神钲声响惊动了栖息的鼯鼠。
日月在洞内悬挂,
古树阴影遮蔽了早晚。
风吹过白芝,晚年易老,
云带着紫泉,秋天却不枯。
灵威的丈人也是仙人,
深入探寻,得到函中的符咒。
玄衣使者不惜代价,
想要拯救苍生于苦难。
后来好人事迹不断,
石壁上的篆刻仍然能模仿。
千年的玉鼠化为蝙蝠,
跃向火炬,如飞鸟般急速。
玄关封闭,谁还能再来?
似乎衣衫上沾染了腥污。
别说神仙的事情虚幻,
灵迹确实在,绝非诬陷。
我生奔波,究竟为何,
坐看白发渐生于头。
久想寻求真理,却未能如愿,
被世俗的牵绊束缚着,缘于妻子和儿女。
何时能到湖边借一只渔艇,
拍打浪花径直渡过,追逐两只野鸭。
独自攀登幽深险峻的山峰,不需扶持,
身佩五岳的真形图。
夜晚登上天坛扫落叶,
自取薪水供奉丹炉。
此生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是否会答应?
醉言狂语,随意而发。
注释
- 朝登西岩:清晨登上西边的山岩。
- 太湖:指中国著名的湖泊,位于江苏和浙江之间。
- 洞庭:指洞庭山,著名的山脉。
- 缥缈:形容轻盈而不真实的样子。
- 灵壤:古代传说中,灵气充沛的土地。
- 樵夫:砍柴的人,这里指代生活在山中的人。
- 涛声半夜:夜晚听到波涛声,惊扰了梦境。
- 石气:山石散发出的气息,给人以凉意。
- 武陵客: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隐士,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
- 高风:形容高雅的风度或气韵。
- 明月:夜晚的月亮,象征着清明和宁静。
- 仙所都:仙人居住之地。
- 神钲:神灵的钟声,用以召唤神灵。
- 灵威丈人:指有灵气的老者,可能是道教的仙人。
- 百年玉鼠:千年后玉鼠变成蝙蝠,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丹垆:炼丹的炉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498年- 1573年),字季扬,号白云山人,明代著名诗人,兼擅诗文,尤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洞庭山》创作于明代,是高启在游历洞庭山时的即兴之作。此诗描绘了洞庭山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高启的《姑苏杂咏·洞庭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出洞庭山的秀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人世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全诗意境开阔,气韵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诗人从西岩的高处眺望太湖,青天与水面相连,孤云悠然飞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氛围。接着,描绘了洞庭山的两峰,形象生动地比喻为“碧海浮方壶”,强化了自然界的奇特与美丽。诗中提及的“灵壤”“蛇虎绝迹”,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珍视。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纷扰,他渴望逃离,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状态。诗人希望能如仙人般生活在洞庭山中,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与个人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登西岩望太湖:清晨登上西边的山岩,向太湖远望。
- 青天在水飞云孤:蓝天倒映在水中,孤云漂浮,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洞庭缥缈两峰出:洞庭山的两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 正似碧海浮方壶:像碧海上漂浮的方形壶,形象生动。
- 尝闻此山古灵壤:听说这山有灵气,古老而神秘。
- 蛇虎绝迹欢樵夫:山中蛇虎绝迹,樵夫们在此愉快地生活。
- 涛声半夜恐魂梦:夜半涛声响,令人惊扰梦境。
- 石气五月寒肌肤:五月的石气,令人感到寒意。
- 居人仿佛武陵客:住在此地的人仿佛是隐士。
- 户种橘柚收为租:家中种橘子与柚子,作为租金收入。
(此处省略部分逐句解析,供用户参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正似碧海浮方壶”,将山峰比作漂浮的壶,形象生动。
- 拟人:如“涛声半夜恐魂梦”,赋予涛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整齐工整,使诗歌韵律感增强。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洞庭山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自然与人世的交错中,寻找生命的真谛与精神的归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湖:象征广阔与宁静。
- 洞庭山:代表自然的灵动与幽静。
- 樵夫:象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
- 仙人:象征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与超脱世俗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风欲起沙鸟避”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笑声
- B. 风景
- C. 动物行为
- D. 人生感悟
答案:C
-
填空题:诗人希望借助_____来逃离世俗生活。
- 答案:渔艇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明月未出霜猿呼”表达了夜晚的宁静。
- 答案:错误(表达了夜晚的呼喊与生活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的作品,具有相似的自然描写与哲思。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高启 vs. 李白:高启的诗歌往往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情感深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洞庭山诗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