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短簿祠》

时间: 2025-01-26 03:11:38

下马空林问庙扉,衣冠寂寞掩尘帏。

不能复使桓公怒,莫怪年来祭客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杂咏 短簿祠
下马空林问庙扉,
衣冠寂寞掩尘帏。
不能复使桓公怒,
莫怪年来祭客稀。

白话文翻译

下马在空旷的树林中询问庙宇的门扉,
衣着华丽的祭者寂寞地掩盖着尘封的帷幕。
再也不能让桓公发怒,
不要怪这几年祭祀的客人稀少。

注释

  • 下马:指下马停步,表示对庙宇的尊重。
  • 空林:指空旷的树林,环境清幽。
  • 庙扉:庙宇的门。
  • 衣冠:指穿着华丽的衣服和帽子,象征祭者的身份。
  • 寂寞:指孤独、冷清。
  • 掩尘帏:指遮盖着尘封的帷幕,暗示祭祀的冷清。
  • 桓公:指春秋时期的桓公,典故中常常与祭祀有关。
  • 祭客稀:指来祭祀的人少。

典故解析

"桓公"源自《春秋》,他是一位有名的君主,因对祭祀的重视而被提及。此处提到桓公,意在表达对祭祀传统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启,明代初期著名诗人,字季宣,号晦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高启对姑苏的游览时,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传统的怀念与对现实社会祭祀冷清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庙宇环境,诗人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下马空林问庙扉”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气氛,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令人心生敬畏。接下来的“衣冠寂寞掩尘帏”,则通过衣冠的冷清和尘封的帷幕,表现出祭祀活动的稀少和人情的淡漠。“不能复使桓公怒”,传达出对失去传统祭祀的无奈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最后一句“莫怪年来祭客稀”则是对现实的直白叹息,诗人似乎在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整首诗既有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又蕴含对当下社会冷漠的批判,情感深邃,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下马空林问庙扉:在幽静的树林中停下马匹,询问庙门的情况,表现出对庙宇的尊敬与向往。
    • 衣冠寂寞掩尘帏:华丽的衣服和头冠在这里显得寂寞,暗示祭祀活动的冷清。
    • 不能复使桓公怒:再也不能让敬重传统的桓公生气,表达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 莫怪年来祭客稀:不应该怪罪于如今来祭祀的人稀少,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下马空林”和“衣冠寂寞”,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庙扉”、“衣冠”等意象,传达对祭祀的重视和对文化传统的感怀。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怀念传统文化,反映对现实祭祀冷清的忧虑,表达对人们忽视文化的感叹。

意象分析

  • 空林:象征幽静,代表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也暗含对传统的追寻。
  • 庙扉: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信仰。
  • 衣冠:象征着社会地位和祭祀的庄重。
  • 尘帏:暗示着被遗忘的传统和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桓公”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 A. 春秋时期
      • B. 战国时期
      • C. 汉代
      • D. 唐代
    2. “衣冠寂寞掩尘帏”中“寂寞”指的是什么?

      • A. 孤独
      • B. 热闹
      • C. 忙碌
      • D. 愉快
    3. 诗中表达了对传统祭祀的什么情感?

      • A. 赞美
      • B. 反对
      • C. 怀念与无奈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春秋时期
  2. A. 孤独
  3. C. 怀念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短簿祠》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均反映对社会冷漠的感慨,但高启更侧重于对传统的怀念,而杜甫则强调对民生困境的关注。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春秋时期的文化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