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二首 石延年 〔宋代〕
城郭人家岁寒木,桧柏森森映华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
白话文翻译:
在城郭中的人家,岁寒时节的树木,桧柏茂密地映衬着华丽的房屋。 青松性格孤僻,不愿进入城市,它的野性特别嫌弃尘土的玷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城郭:城墙和外城,泛指城市。
- 岁寒木:指在寒冷季节依然坚韧的树木,如松、柏等。
- 桧柏:两种常绿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
- 华屋:装饰华丽的房屋。
- 介僻:性格孤僻,不合群。
- 野性:自然本性,不受拘束的性格。
- 尘土辱:尘土的玷污,比喻世俗的污染。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代诗人,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此诗通过对比城市中的桧柏和野外的青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尘嚣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向往自然纯朴之美的时期。通过对比城市中的桧柏和野外的青松,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本性的追求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中的桧柏和野外的青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尘嚣的厌倦。首句描绘了城市中桧柏茂密映衬华屋的景象,象征着城市的繁华和人工的美。次句则转向青松,以其介僻不入城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本性的追求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青松的野性特嫌尘土辱,更是诗人内心对纯净自然环境的渴望和对世俗污染的拒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城郭人家岁寒木,桧柏森森映华屋”,描绘了城市中桧柏茂密映衬华屋的景象,象征着城市的繁华和人工的美。
- 次句“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转向青松,以其介僻不入城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本性的追求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青松的野性特嫌尘土辱,更是诗人内心对纯净自然环境的渴望和对世俗污染的拒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市中的桧柏和野外的青松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尘嚣的厌倦。
- 拟人:将青松赋予人的性格,如“介僻”和“野性”,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尘嚣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桧柏:象征坚韧和长寿,代表城市的繁华和人工的美。
- 青松:象征自然本性和纯净,代表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岁寒木”主要指的是哪些树木? A. 松树和柏树 B. 桧树和柏树 C. 松树和桧树 D. 柏树和柳树
-
诗人通过青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喜爱 B. 对自然本性的追求 C. 对尘土的喜爱 D. 对华屋的向往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青松?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石延年的《松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朴之美的向往和对城市尘嚣的厌倦,但石延年的诗更侧重于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理解石延年诗歌的艺术特点。